香港商報
-- 天氣
薈萃全球美饌!廣州打造三大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

薈萃全球美饌!廣州打造三大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5-14 14:19:49 來源:南方+

「食在廣州」,再亮新招!

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點商圈建設、現有商業業態基礎、差異化特色選擇、交通便利通達等因素,廣州從今年初開始,集中資源優先培育建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銜接城市發展規劃,沿珠江前航道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構建餐飲消費地標。

5月14日,在「築夢現代化·廣州『進』行時」——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廣州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首次集中亮相。

3個集聚區共有餐飲門店2230家,國際餐飲超500家

廣州市商務局一級調研員(市管)王小華介紹,廣州具有深厚的美食文化積澱和群眾基礎,「食在廣州」享譽海內外,已形成以粵菜為先、海納百川、國際多元等特點。

2023年底,全市有粵式餐飲門店超10萬家,其他地方特色菜類正餐門店3.5萬家;國際美食類門店2.1萬家,持續增長趨勢明顯。2023年,廣州市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達944.7億元,同比增長23.3%,成為廣州匯聚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強磁場」。

微信截圖_20240514141811.png

近年來,廣州圍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將建設國際美食中心作為重點打造的城市名片之一,以此為着力點,傳承千年商都優勢,植根嶺南文化,構建以粵菜為核心,中外餐飲融合發展的餐飲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縱觀全球國際消費城市,一個最直觀的共性,就是擁有充分體現城市特色、具備較強輻射帶動功能的消費地標。

今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出台《關於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餐飲供給格局,培育、認定一批中華美食街區」。廣州市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正是響應國家部委要求,把美食「串珠成鏈」,將餐飲進一步打造為城市消費名片的重要舉措。

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點商圈建設、現有商業業態基礎、差異化特色選擇、交通便利通達等因素,廣州市從今年初開始,集中資源優先培育建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銜接城市發展規劃,沿珠江前航道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構建餐飲消費地標。

微信截圖_20240514141823.png

3個集聚區共有餐飲門店2230家,其中國際餐飲超500家,匯聚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米其林、黑珍珠等精緻餐飲,是以餐飲為特色,集美食、購物、旅遊、文化、商務、夜間經濟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街區。

「未來,我們還將因地制宜,在荔灣、番禺等地培育更多的美食集聚區。」王曉華表示。

目前,市商務局牽頭組建了工作專班,區里相應成立工作組,邀請專業機構,劃定四至範圍,對美食集聚區進行整體規劃,市區有關單位按照工作方案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同時,梳理3個集聚區首批19個重點載體招商信息及招商需求,市工作專班先後赴上海、北京對接福布斯、黑珍珠等機構,推動一批餐飲品牌、首店落戶集聚區。

為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廣州在軟件和硬件同步發力。

硬件方面,越秀區正推動北京路陳李濟物業、書坊街等項目進行優化提升,海珠區聯動城投集團籌備黃埔涌步行橋、廣州塔二樓平台、海心橋廣場空間等提升工程,天河區推動珠江道、一里興盛等商業載體改造升級。

軟件方面,市工作專班全面推動停車及交通便利、中英雙語標識更新、景觀美化等環境提升項目,對接廣東銀聯和商業銀行,在3個集聚區內重點餐飲門店布放超2600台外卡刷卡機。組織集聚區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不斷活躍餐飲消費氛圍。

下一步,廣州將按照「政府經營環境、企業經營市場、民眾經營文化」的思路,用好市區專班機制,推進各集聚區立足歷史底蘊、區域特色和產業優勢,實現錯位發展;赴國內重點城市開展專項招商,加快引入餐飲總部、品牌餐飲、特色餐飲等,豐富餐飲消費場景。充分整合各部門產業扶持政策,疊加公安、市場監管、城管等「服務+監管」舉措,形成美食集聚區政策和環境優化「大禮包」。

此外,廣州也將推動各集聚區設計特色視覺標識,形成特色形象IP,全渠道加強宣傳造勢,提升餐飲對城市知名度美譽度的放大功能,為「再造新廣州」提供新動能新優勢。

推動「食在廣州」與「Young城Yeah市」兩個城市消費品牌相互賦能

王曉華介紹,對首批培育建設的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的選擇,主要是銜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5+2+4」商圈體系需求,同時考慮了區位分布、現有產業特色、交通狀況等。

其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依托千年商街,突出粵菜特色,成為廣州觸摸歷史、品味生活的典範;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發揮城央和濱水優勢,突出國際、現代、年輕特色,形成水、陸、空(廣州塔)立體特色美食集聚;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發揮外國使領館匯集的國際優勢,優先發展國際菜系和高端餐飲,提升國際消費中心核心承載區功能。後續還會根據廣州其他區域特色,差異化打造更多的美食集聚區。

5c9c68b6-9466-4d2c-a14d-0b3656845696.jpg

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與羊城夜市先行區之間,如何相互賦能?

「首先,餐飲作為一個接觸性消費行業,需要豐富且有特色的場景作為支撐,廣州有超15萬家餐飲商家夜間營業,在選點培育建設美食集聚區時,我們就有兼顧夜間消費特色進行統籌考慮,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正是體現了廣州餐飲活力和魅力的夜間商圈,因此也納入了首批羊城夜市先行區範圍內。」他表示。

其次,在政策方面,美食集聚區可以獲得載體建設、監管優化和活動組織等18條羊城夜市先行區政策措施的支持。

此外,在資源方面,廣州將引導融合金融機構、平台企業、商圈載體、商貿企業、媒體機構等眾多市場主體的夜間經濟發展資源向3個美食集聚區傾斜,為餐飲消費拓展更多夜間精彩。

接下來,廣州將持續推動「食在廣州」與「Young城Yeah市」兩個城市消費品牌相互賦能,引導市場共建共促,打造出更具廣州城市辨識度,更具記憶點的消費地標。南方+記者 黃舒旻

責任編輯:呂馨 薈萃全球美饌!廣州打造三大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