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惠城推進大灣區建設  加速打造大灣區東部消費中心

惠城推進大灣區建設 加速打造大灣區東部消費中心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5-14 11:04:09 來源:南方+

全市1/4人口居住於此,1/3消費聚集在此,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惠城在區位條件、基礎設施、人口聚集、消費力等方面的絕對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年來,惠城區積極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河套4個重大平台建設機遇,將「百千萬工程」作為各項工作的總抓手,把打造「四個惠城」、建設現代化一流中心區的任務要求與「百千萬工程」有機結合起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經濟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

「五一」假期,惠城各大商場人頭攢動,各種精彩互動體驗類活動把節日氛圍拉滿。在華貿天地,巴西教練帶少兒體驗足球、時裝走秀、音樂賽事、牙醫體驗營等活動精彩萬分;在惠州印象城,「3耀全城,萬事OK」系列活動、奶龍惠州首秀、手沖咖啡體驗等活動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在隆生·金山湖中心,快閃、音樂會、新書分享會、歡樂劇場等活動接連上演;在港惠三期羅浮里,以「山川精靈」為IP藍本、打造惠州首個沉浸式主題街區的「蝶樹溪谷」,吸引大批市民遊客前來打卡。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惠城消費市場的熱力正是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的生動註腳。五年來,惠城以更大力度更深層次融深融灣,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奮進之路,經濟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

8b7a0775-ec77-459c-93b1-bc9c41cbe77c.jpg

南方+記者梁維春 攝

統計數據顯示,五年來,惠城地區生產總值從2018年771.73億元,到2022年突破千億元,再到2023年達1071.77億元,五年增長21.4%。三次產業比重從2.8∶26.6∶70.6調整為3.4∶27.9∶68.7,二產佔比五年增加1.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五年增長85.2%,實體經濟發展成色更足,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8年685.87億元增長到2023年798.53億元,五年增長16.4%。

當前,新質生產力正從創造需求、塑造風尚、打造環境等方面加速「造新」,推動消費深刻變革,新型消費成為熱詞。日前,惠城區迎來首個文旅商業綜合體開業運營——惠州市重點項目港惠新天地三期(港惠羅浮里)開門迎客,成為惠城發展新型消費的「年度重磅」。三期開業後,港惠新天地商業面積體量達25萬平方米,進駐品牌達700+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在營商業體量最大的購物中心。「港惠新天地不僅是商業體,還是文旅熱門打卡點,成為惠州首個糅合文化、商業、旅遊三大元素的城市會客廳,市民及遊客在這裏社交互動、休閒娛樂、旅遊打卡、體驗美好生活,體驗感大幅提升。」惠州市港惠購物中心總經理、惠州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會長秘海英說。

如今,江北CBD總部商圈、金山新城高端商圈、演達綜合商圈、環西湖文旅休閒娛樂商圈等消費商圈提檔升級,惠城正加速打造大灣區東部消費中心,推動一流中心城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惠城高新區獲評「最佳經濟功能區」

鳥瞰惠城高新區,67.7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上,布局有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以及生產性服務業,「3+1+1」現代化產業體系正日漸成形。交通通達方面,陸、海、空三級立體完善的交通體系更顯優勢——距離惠州機場僅有10分鐘車程,目前已通航國內40個城市47條航線;距離惠州港也僅有30分鐘車程,是珠三角唯一有30萬噸級大泊位的港口,擁有48個生產性碼頭泊位,總吞吐能力1.5億噸/年。這裏不僅是惠州市七個重點打造的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更是廣東省人民政府認定的惠州市首家省級高新區。

乘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惠城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強筋壯骨」,產業平台建設進入快車道。

五年來,惠城高新區共收儲用地21300畝,完成項目供地100宗,落實「摘地即開工」;投入54.46億元推進園區交通路網建設,建成東江灣大道、鹿崗大道等51條道路;緊抓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建成學校、綜合服務中心、文化街區等一批生活配套。五年來,園區共引進產業供地項目81宗,平台引進項目438宗,總投資額約486億元。2023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在已達到502.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增加至217家,規上工業企業高企佔比突破50%,專精特新企業增加至79家。2022年園區成功申報省級高新區;2023年獲評省五星級服務園區、省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

600548e5-8286-4aab-a840-174f719399cb.jpg

南方+記者梁維春 攝

2024年3月,由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廣東省促進企業投資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八屆廣東投資發展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創新實踐評選活動頒獎儀式)在廣州舉行。活動中,惠城高新區榮獲粵港澳大灣區「最佳經濟功能區」獎項。

「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創新實踐評選活動旨在以評促優,促成合作,帶動發展,持續發掘和展示大灣區範圍內的營商環境創新最佳實踐,從投資者進行項目選址的需求和角度出發,幫助大灣區內的園區更精細化地打造有特色、有競爭力、有溫度的營商環境,助力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惠城高新園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賀浩宇說,接下來,惠城高新區將加大宣傳力度推動招商引資,引進更多的大灣區優質企業來惠城投資興業。

今年引進大灣區工業項目10宗以上

今年伊始,廣東大智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智汽車」)投產儀式在高盛西湖智谷舉行。大智汽車是一家集自主研發、生產、銷售汽車影像、視覺、無線充電系統解決方案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隨着大智汽車整體落戶並投產,將吸引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匯聚惠城,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大智汽車是高盛西湖智谷園區內第23家投產企業,也是園區第9家增資擴產企業。近年來,高盛西湖智谷以電子信息、高端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等相關產業為主導方向,主要承接深圳、東莞優質企業產業外溢,為惠城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包括引進高盛西湖智谷、信利康在內,五年來,惠城區不斷加強與灣區先進城市的產業和空間對接,共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項目79宗,預計投資額約1484.6億元,預計產值約2064.5億元。特別是自2021年惠城區設立駐深圳招商聯絡處以來,招商選資「鐵軍」挺進前線,先後140次赴深圳及周邊城市開展招商活動,其中的工業項目皆為高新技術企業項目,不乏「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的身影,呈現了數量多、質量優的特點。

d0512e40-fc12-48f0-918e-5d0440347eb5.jpg

方+記者梁維春 攝

接下來,惠城將持續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產業聯動,重點鏈接深圳、東莞等地平台項目、商協會等產業資源,進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全年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工業項目10宗以上,預計投資總額15億元以上。

產業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的同時,惠城區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新進步。

走進位於惠城區馬安鎮的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農科技」)廠區,毫無異味、潔淨規範的環境讓你很難將這裏和農藥製劑企業聯繫起來。手握49項專利,41項核心發明專利,11個暢銷新劑型農藥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首建「黑燈工廠」實現無人生產,年銷售額近2億元、三年內將達到5億元……作為工信部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銀農科技正加速對標農化國際巨頭。

五年來,惠城區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牽引,積極培育科技創新平台和企業。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項目已基本完工;河橋科教城總部區工程順利舉辦交付儀式,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2023年底,全區共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國家「小巨人」企業達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175家。2023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562家,與2018年底相比翻了一番;全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3.6%,與2018年底相比增長13.4個百分點。

金山湖片區兩座大橋6月底通車

在經濟要素流動日趨頻密的背景下,四通八達的交通軌道網影響巨大。五年來,惠城區主動參與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全力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高鐵開通運營以及莞惠城際北延線全線交地施工;贛深高鐵惠州北站於2021年12月開通,到發人次從初期高峰日3000人次增加到最高日到發2.1萬人次;廣汕高鐵惠州南站於2023年9月開通,單日到發人數約4000人,融深融灣半小時通勤圈加快構建。

與此同時,惠城區積極推進「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全力配合推動一批高速項目加快建設:惠霞高速惠城段、惠河高速改擴建項目已全部交地,進入全線交地施工;韶惠高速公路龍門至惠州段已正式通車,從惠城區至龍門縣全程用時縮短至40分鐘左右;惠肇高速已完成簽訂徵地協議。

惠城區還不斷完善過江通道,建設聯動兩岸惠民興業新動脈。記者日前走訪金山湖片區一號橋、二號橋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進行人行景觀橋和橋面鋪裝工程,建設中的兩座坦拱橋已初具規模,橫跨金山湖湖面。「大橋計劃今年6月底建成通車,屆時將串聯河南岸麥地片區與金山湖島內及湖山片區,有效緩解三環路交通壓力,在完善片區交通路網的同時,也讓市民出行更加便利。」惠城區交通運輸事務中心交通規劃和建設事務部部長李建全介紹,橋樑道路設計時速40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主橋兩側各設有3米寬的人行景觀橋,方便行人觀賞金山湖美景。

1a9fa350-8ebd-42d5-a264-8f9cc1a9d45f.jpg

在加速推動交通聯通「硬聯通」的同時,惠城着力同大灣區推動教育、文化、醫療等民生領域交流合作,讓「軟聯通」更暢達。

五年來,惠城區不斷加強與港澳教育交流,目前全區共有9家學校與港澳學校結為姊妹學校,期間開展教學教研交流、文化共融等活動不下30次;惠城區不斷深化大灣區醫療服務融合,推動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市婦幼保健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市二婦幼保健院成為首家與省婦幼保健院簽訂醫聯體的縣級醫院單位,並成立多個專科聯盟;惠城區圍繞人文灣區建設,着力提升城區文旅影響力,水東街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祝屋巷成功創建「省級旅遊休閒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2023年新增兩條游徑入選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游徑,助力大灣區文化資源相通、家國情懷相融。

今年,惠城還將組織開展「萬名青年到惠州」「知行灣區」等活動,組織港澳青年到惠城區開展鄉村旅遊、交流體驗、項目考察、創新創業等綜合實踐活動。同時,積極參與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開展「大灣區旅遊音樂會」等文藝活動,提升惠城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文化軟實力。南方+ 記者盧慧 通訊員 周文媚 鍾坤林

責任編輯:呂馨 惠城推進大灣區建設  加速打造大灣區東部消費中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