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潘碧靈專訪四 | 高校理應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

潘碧靈專訪四 | 高校理應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4-03-08 10:50:2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正式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潘碧靈(以下簡稱「潘」)就「關於一體化推進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大會提交了提案。香港商報記者(以下簡稱「記」)就此提案及大眾廣泛關注的教育話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記:在中國教育界,有一個難題經常被問到,這個難題由中外兩位著名學者分別提出,那就是我們說的「李約瑟之問」和「錢學森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潘:當今世界的競爭,最重要的是人才與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方面的競爭。我個人理解,無論是「李約瑟之問」,還是「錢學森之問」,都蘊含着對創新人才培養問題的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比如,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一直保持提升趨勢,2022年排名已經上升至第36名。在高層次人才資源存量上,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招收培養博士後33萬餘人。全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累計18.7萬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達到6500餘人。又比如,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全球第11位,較2012年躍升23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單獨成章進行布局,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2023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個教育強國都是高等教育強國。」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理應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作出應有的貢獻。湘潭大學作為承載毛澤東同志殷殷囑託和習近平總書記殷切期望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高度重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設9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探索構建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三六三」模式。

    一是堅持三個拔尖。將思想政治過硬作為首要目標,將學術表現優異作為主要特質,將創新能力突出作為重要素養。

    二是創新六項機制。建立「使命+創新」的目標引領機制、「單招+優選」的動態進出機制、經師+人師」的成長輔導機制、「興趣+精尖」的個性培養機制、「專屬+傾斜」的條件保障機制、「評價+跟蹤」的持續改進機制。

    三是匯聚三大優勢。發揮紅色基因優勢,厚植家國情懷;發揮重點學科優勢,強調示範引領;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推進交叉融通。

    2023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第一志願報考率超過300%,其中,數學、法學超過1300%,物理、化學超過500%。考研率高達76.4%,一批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水平大學錄取。在數學競賽、數學建模、化工設計大賽等重要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特、一等獎11項,特別是在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位列全國第二。學科競賽成績排名全國第48位。2023年學校獲評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先後獲評教育部數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省屬高校唯一)、國家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全省唯一)、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省屬高校唯一)、入選全國「英才計劃」實施高校(省屬高校唯一)。(記者 周芷行)

責任編輯:郭昕玥 潘碧靈專訪四 | 高校理應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