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事講場】經濟不景更要維護好資產市場

【港事講場】經濟不景更要維護好資產市場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1-19 09:11:1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何子文

    特區政府將於2月底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千億財赤,市民關注香港會否引入資本增值稅(CGT)等新稅制。正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在目前或可見短期內,香港不具備開徵資本增值稅的條件,亦無考慮徵收離境稅。至於樓市會否「撤辣」,陳茂波稱一直留意市場發展。

    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樓市股市關係廣大市民身家財產,更直接影響內需消費,在經濟不景之時更需要着力呵護資產市場,重建經濟信心。在這個時候增加物業印花稅及推出資本增值稅的建議,不但與香港低稅制傳統相違,更會進一步挫傷資產市場信心,樓市股市不景,內需無力,香港何來「興」的動能?外國資金又如何會來香港投資?通過開徵新稅解決財赤只會引發更大的後遺症,特區政府應對財赤的關鍵是厲行開源節流,更重要是在預算案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提振資產市場,重振各界對香港資產市場信心,以免陷入惡性循環。

    毋庸諱言,香港在三年疫情以及疫後復蘇上,投入了巨額的資金,加上賣地收入遠遜預期,導致財赤不斷惡化,逾千億的財赤已到了警戒線,令政府很難再大灑金錢。聖經創世記有七個豐年和七個災年的故事,講的是要在豐年時積極儲備,以應對接踵而至的災年。香港目前的經濟情況其實亦是一樣,主要依靠過去幾年的經濟暢旺,政府收入水漲船高,從而令香港有了應對經濟不景的彈藥。但同時,經濟周期往往都是連續性、周期性,香港的經濟困難也不可能一兩年就自動解決,所以在財政儲備上更需要小心運用,不要以為經濟一轉好財赤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全球經濟重構,香港經濟環境深刻改變的今日,這樣的想法恐怕是不切實際,經濟不景很可能是一場持久戰。

    好鋼用在刀刃上

    新一份預算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有限的資源放在最能夠取得效益、最能夠提振經濟信心的地方。毋庸諱言,當前香港社會的經濟信心正處於低谷,主要體現在樓市與股市之上。樓市股市是香港經濟最重要的支柱,股樓穩,經濟就穩,這是發展的定律。有一些人認為資產市場的起伏只是市場正常調整,政府不應介入,這是離地的說法。

    全世界的政府都高度重視資產市場的穩定和增長,當年特朗普的一大政績,就是推動美股持續上升,政府對於資產市場的起跌當然不能如此「雲淡風輕」。香港近期遭遇「股樓齊殺」,已經令到市民身家「大縮水」,從而打擊消費意欲,甚至引發各種金融、經濟的後遺症。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股樓卻跌跌不休,投資者全部損手,還如何開拓新興市場?如何吸納外國資金?香港在首次公開招股(IPO)方面的表現持續下滑,預計2023年集資額將跌出全球五大,便是明顯例子。資金都是逐利,一個無法賺錢的市場是吸納不到資金的,最終只會導致惡性循環。當前香港經濟信心不足,主要根源就在於資產市場。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八大中心」建設,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這些都關係香港長遠,理所當然要作出投資。但對於關係廣大市民切身利益,影響香港經濟的資產市場,政府同樣要大力維護,一方面在當前信心虛怯之下,不宜再提出一些打擊市場信心的建議,另一方面要積極為資產市場拆牆鬆綁,重振市場信心。

    在樓市上,應該盡快撤除不合時宜的「辣招」,撤除對外來投資者買樓的重稅和限制,讓樓市真正復常,重新激發樓市交投。對股市應注入信心和動力,進一步降低印花稅,甚至可以在外匯基金的投資組合上加大港股比例,反正現在不少藍籌都是價殘息高,政府入市風險不大,又可提振市場信心。

    要維持財政可持續性不外乎開源節流,開源靠的是賣地,其他公共收費調整不過杯水車薪,削弱民生福利也會引發反彈,只要政府全面「撤辣」,切實維護樓市穩定,賣地收入相信可以恢復。至於節流上應該研究叫停一些龐大項目,例如當前樓市不振,又有北部都會區發展,香港土地長遠供應已經趨於穩定,投入大、回報長、風險高,投資隨時高達萬億的明日大嶼計劃,是否還要繼續?是否應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值得深入研究。(中新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蔣璐 【港事講場】經濟不景更要維護好資產市場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