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外語人才創新型培養模式探究」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大學舉辦

2024-12-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由深圳大學主辦,社會科學部、外國語學院、區域國別與國際傳播研究院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外語人才創新型培養模式探究」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深圳大學舉辦。本屆研討會旨在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外語人才創新型培養模式。深圳大學副校長張曉紅、外國語學院院長戴永紅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國內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並作主旨發言。

    開幕式上,張曉紅在致辭中從國家戰略需求出發,指出大灣區建設對於外語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的迫切需求,寄望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能為高層次、國際化、複合型的外語人才培養引領方向。

    戴永紅在致辭中對各高校和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參會表達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強調國家意識、家國情懷在大灣區外語人才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第一場主題發言中,發言人圍繞「大灣區建設與新文科引領下的外語學科跨越式發展」分論題進行精彩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陳眾議提出外語學科賦能中文和人文賦能AI兩大賦能機制,指出在實現新文科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堅持以中文為核心的中華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清華大學教授曹莉從「舊學」過渡到「新論」,概括外文學科從應用性向人文性,再到交叉性、多元性和「外語+」的發展軌跡,指出高超的語言能力、結構性的文史知識、人工智能的基本素養以及跨文化視野和跨文明心智對當下重整外文學科至關重要。黑龍江大學教授孫淑芳討論了新文科引領下外語學科內涵建設與發展的迫切性,強調新時期外語學科內涵應從評估指標體系、學科建設視角、綜合性視角三個方面界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徐真華指出人文學科有着其他學科尚不完全具備的博雅文化價值、民族凝聚價值和精神鑄魂價值,高校的人文學科是引領大學生聚焦海量閱讀,自由討論,嚴肅思考,務實社會調查及理性批判精神的有效平台和載體。華東師範大學王靜教授以外語人才培養試點項目和探索中的實踐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介紹了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的「雙語雙科」教育模式,強調在保持傳統學科教育的基礎上,通過跨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在第二場主旨發言中,發言人圍繞「大灣區建設與新質生產力推動下的外語人才培養新模式」分論題進行了主題發言。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陸經生指出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需求日益增長,外語學科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他深入分析了西班牙語學科在國家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跨越式發展,強調了西班牙語在其中的關鍵作用。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郭連友分享了對區域國別研究的深刻見解,闡述了區域國別研究的地域性、全面性和跨學科性等特徵,並強調語言或文學在促進區域全方位認識中的核心地位。戴永紅剖析了「兩個大局」下外語學科急需創新轉型的現狀,強調國際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是國家戰略所需,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探討利用地區優勢推動外語學科與區域資源結合的實踐方法。深圳大學教授寧一中探討AI給教學和科研帶來的便利以及AI帶來的挑戰,引發了對知識產權和責任歸屬以及關於AI如何改變文學創作本質的思考,並指出了AI輔助文學創作下的倫理挑戰。

    在第三場主題發言中,專家圍繞「大灣區建設與區域國別學引導下的外語專業改革新路徑」分論題展開探討。北京語言大學羅林教授指出,區域國別研究學科與智庫是一體兩面,當下探討一級學科區域國別學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區域合作、社會進步和國際傳播,如何更好地擔當智庫使命,是學界面臨的重要任務。中山大學陳杰教授從科學研究的範式引入到人才培養的範式,強調人才培養新範式的重要性,指出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培養是外語學科人才培養範式轉換的首選方案。

    華南理工大學朱獻瓏教授聚焦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議題,指出做好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工作對提升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深圳大學祝湘輝教授從東南亞研究切入,介紹了中文古籍的價值與中西學者的探索,提出「新」區域國別研究注重多學科融合和問題導向,為理解不同區域提供精細化、個性化的知識體系。(記者 林麗青 通訊員 劉馨雨 寧梅 羅紫琪)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