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特别报道

和遼西走廊文化有個約會 | 千年古城 神秘北鎮

2024-10-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一座大山造就了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因大山而得名。這就是具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北方重鎮——北鎮。

    10月21日至24日,由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商報共同主辦的「千年古道 詩書之路——2024中國著名作家遼西走廊文化行」活動走近遼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錦州,在這裏進行為其三天的採風。第一站,中國著名作家沈衛星、劉玉民、王劍冰、梅潔、王久辛等在北鎮參觀了北鎮廟、醫巫閭山之後不由驚呼:北鎮的歷史文化之厚重超出想像,越是了解北鎮,越會感到莫大的震驚,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2.jpg

    北鎮之由來

    北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王朝均視其為膏腴之地而建州設府,置衛築城,素有「幽州重鎮,冀北嚴彊」之譽,是中國古代「北方軍事重鎮」之一。

    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活動。史料記載,從遠古時期就開始的山川崇拜,讓舜在分封十二州後,每州又分封一座山作為一州之鎮。醫巫閭山即為幽州之鎮山,從那時起,便成為古代帝王封禪的神山,隋代更是將其封為中國的北方鎮山,名曰北鎮,與東鎮沂山、西鎮吳山、中鎮霍山和南鎮會稽山並稱五鎮。

    隋朝,開始設立四鎮。隋文帝楊堅下詔:「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巫閭山、西鎮霍山,並就山立祠。」這是修建北鎮廟神祠最早的文字記載,也是北鎮稱謂的起由。

    唐朝,又增設一鎮。唐玄宗詔封五鎮公爵,即封「東鎮沂山為東安公、南鎮會稽山為永興公、西鎮吳山為成德公、中鎮霍山為應聖公、北鎮醫巫閭山為廣寧公。也是稱北鎮為「廣寧」名字的由來(北鎮縣之前曾稱為廣寧縣)。

3.png

    醫巫閭山之神

    醫巫閭山從唐堯虞舜到北魏時期,均被封為北方幽州之名山(即鎮山之意)。

    據介紹,古時封建王朝視山川瀆海為天地指派的神仙,來鎮守着一方平安與寧和。因此,不斷地對名山大川加封進爵,頂禮膜拜。文字記載,朝廷對於山川瀆海的選定非常嚴格與莊重,一旦確立,凡是大祀都由皇帝親自到場致祭。不能前往時,派親王或大臣代祭。如都不能前往時,在帝都遙祭。目前,北京地壇還供奉着北鎮醫巫閭山之神的牌位。

    清朝是朝廷祭祀北鎮最為繁盛時期,六位皇帝十二次親臨北鎮祭祀山神,留下詩賦四十九首,並刻石立碑,陳列在閭山和北鎮廟內,成為北鎮文化史上的珍貴遺產。

    翻開北鎮的史冊,對醫巫閭山的尊崇祭祀,延續四千多年,在東北乃至的名山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因此,幾千年來,眾多的帝王將相、君臣命官、文人學士、騷人墨客,來此祭拜攬勝者,絡繹不絕,留下諸多的文化遺蹟,成為北鎮歷史上非常濃重的一筆。

    建於隋朝的北鎮廟,共七層大殿,錯落有致,清幽靜謐。顯示着皇家的氣派與莊嚴。林立的碑刻,書寫着皇家祭祀山神的歷史過程,記載着鎮山文化在中華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是北鎮存在於北方幾千年價值的佐證。

4.jpg

    屈原夢遊醫巫閭著《遠遊》

    有文字記載,公元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著名詩人的屈原,聞知北方醫巫閭山,在夢中與此相見,感觸頗深,在他的名著《遠遊》中曾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表達了屈原對醫巫閭山的敬仰之情。

    帝王重臣忙巡察、祭祀、朝拜

    遼朝,是以契丹貴族為統領的少數民族政權,共延續218年。曾在醫巫閭山設牧場,是遼國國強興邦的重要標誌。因此,帝王重臣曾來醫巫閭山巡察、狩獵、祭祀、朝拜40多次,其景宗皇帝一人就來過12次。遼太子耶律倍來閭山隱居,留下諸多的書文畫卷,被譽為讓國皇帝。蕭太后系景宗的皇后,其兒聖宗繼位後,攝國政。曾跟隨夫君及兒子來醫巫閭山數十次,並頒佈著名的「閭山下詔」。

    元朝,著名的宰相耶律楚材在其母陪伴下,在閭山建書屋三間,而後中考甲科。晚年曾寫下讚美及懷念家鄉的詩歌三十多首,是閭山培育的一代英才。

    北方政治軍事中心

    於洪武二十二年建立廣寧衛,同時建立廣寧城。並設立鎮東堂,是當時統管遼東地方的最高軍政機構,廣寧城成為北方政治軍事的中心。明朝,朝廷在北鎮設總兵府。嘉靖十七年,鎮守遼東總兵官右都督馬永在閭山所書「壁立萬仞」、「閭山第一石」、「瞻憶皇都」。嘉靖四十年秋,朝廷御史分守道張邦土來東北巡邊,在閭山寫道「醫閭佳勝」、「游目天表」。隆慶、萬曆年間,李成梁被朝廷任命鎮守遼東總兵官,任職二十二年,被朝廷表彰功勳。嘉靖年間,朝廷御史賢相潘珍、程啟充、劉琦在遊覽閭山之時,用四種筆體寫下歌贊閭山的詩句,刻碑建亭,取名「具瞻亭」。

    宮殿、廟宇之多見證北鎮文化多彩與繁榮

    醫巫閭山被確立與推崇之後,幾千年來,建在山巔谷底、平川高崗的宮殿、廟宇、府邸、陵寢、城桓比比皆是。宛如鑲嵌在這片高貴土地上的一顆顆明珠,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從而孕育、豐富着北鎮文化的多彩與繁榮。截止清朝,醫巫閭山共有寺院廟宇54處之多。耶律楚材在一首詩中寫道「無恙閭峰三百寺,遨遊吟笑老餘生」。廟宇之多,是可以想像的。

    鎮山文化的呈現,描繪了這個城市的符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今,在這座充滿祥瑞之光的歷史名城中,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過着幸福與安寧的生活。(王藝橋 郭蕾 馬維陽)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