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千年古道 詩書之路2024中國著名作家遼西走廊文化行」前往盤錦市遼河碑林公園。這裏有個大氣的名字,叫做「中國遼河碑林」,究其原因是「看古代碑林到西安,看現代碑林到河南,看唯一不斷代的碑林到盤錦」。
中國遼河碑林座落於盤錦市雙台子區遼河碑林公園最西端,1993年4月動工興建,1999年10月26日落成,碑林園區佔地近50萬平方米,館內收藏曆時上下五千年,囊括縱橫九萬里的,上啟新石器時代的陶文符號,下至當代名家的書法精品碑刻2000餘通。
來到遼河碑林,可以看到由國學大師、教育家、原中國書協主席啟功先生為碑林親筆題寫的「中國遼河碑林」,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離開北京。遼河碑林亦被孔子第77代嫡傳——中國台灣著名學者孔德成先生命筆題為「中華第一碑林」。碑林在突出「以碑點園、以園托碑」書法藝術的前提下,力求將我國的書法藝術與園林藝術、石刻藝術、建築藝術及詩、詞、歌、賦、奇文、趣聯等藝術融為一體,匯聚成為新時代文化大觀園。
漫步遼河碑林,如同走進了一座古今書法藝術寶庫,仿佛夢回五千年歷史的每個故事裏,殷商的古樸、秦漢的富麗、魏晉的神韻、隋唐的瀟灑、宋元的風韻、明清的秀麗無處不在。這裏彰顯的,更是一部永不完結的書法史,鐫刻的有距今6000年的陶文符號,距今5000年的圖像文字,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金文,距今2000年的漢隸,還有傳世最早的墨跡本《陸機平復帖》,海內外僅存的智永《千字文》,大詩人李白傳世的唯一墨跡《上陽台帖》,瘦金書創始人宋徽宗趙佶的《大草千字文》……
品味遼河碑林,欣賞那一件件墨寶,人們不禁為歷代書法藝術家的藝術造詣所傾倒:王羲之的妍美流變,張旭的豪放不羈,顏真卿的莊重偉岸,趙孟頫的清秀端麗,啟功的中正清朗……真可謂各領風騷,爭芳斗妍。
作為全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碑林,也是全國唯一不斷代的碑林,遼河碑林堅持注重發揮碑林的存世、傳史功能,多方面廣泛收集盤錦及周邊地區現存古碑刻的信息,為將來收藏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儘可能增加館內的古碑刻,提高遼河碑林的傳世價值。2006年9月,由盤錦市遼河碑林遼寧省博物館藏的一批國家級文物古碑刻(20通古碑刻)從遼寧省博物館運至遼河碑林。這批文物是最早的有遼金時期的大昊天寺妙行大師行狀碑,滿清聖人達海墓碑,有盛京鐘樓碑,有誥封光祿大夫阿什布碑,還有幾塊是滿清皇帝的御製碑,每一塊都價值連城。它們經過時間的沉澱、歷史的洗禮,從不同的角度反應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從而改變了碑林只有新碑刻,沒有古碑刻的現狀,文物異地保管積極的推動了盤錦市的文物保護及盤錦市文化事業的發展。
事實上,中國遼河碑林是一座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大觀園,它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延續,是取之不盡的文化寶庫,是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讓現代人於恬靜中汲取古代書法藝術的精華,在遊覽中領略五千年文化積澱的厚重。
遼河碑林對盤錦市的文化事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和遼河碑林工作者的努力,碑林將繼續有效地保護和合理地利用碑林資源,發揮示範引導作用,提升盤錦的城市形象,成為百姓身邊的詩和遠方,成為盤錦對外宣傳的一張文化名片。(記者 王藝橋 郭蕾 周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