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生態修復是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7月3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曾曉軍在《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江西省現有生產礦山600余座,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仍有約9萬畝待修復,全省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壓力大、生態修復任務重,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穩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強化政策保障。在全國出臺首個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並從加強源頭管控、吸引多方參與、積極招才引智、強化協調聯動等方面,明確提升礦山綜合治理舉措。
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新設礦山的開采規模、服務年限需符合礦產資源規劃要求,鼓勵已有礦山增儲上產和整合開發,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紮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2018年以來新建礦山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其他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礦山生態環境長效監管工作機製。對礦山企業生態修復義務履行情況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年度檢查,將問題企業列入異常名錄或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實施重大工程。完成贛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試點項目,治理廢棄礦山面積119.59平方公裏;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修復廢棄礦山357座,面積2.47萬畝;實施贛州和撫河流域兩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項目,前不久,又成功申報江西長江流域(贛江中遊-湘江源片)、江西長江重點生態區(饒河源-信江流域)2個示範工程,項目總數居全國首位,將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6.5萬余畝。
下一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規範礦業權出讓。礦業權出讓前,廣泛征求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意見,對各類限製禁止勘查開采區嚴格按規定避讓或保護。將礦山生態修復要求納入礦業權出讓公告和出讓合同,引導礦業權人切實提高生態保護修復意識。
有序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根據有關要求,製訂江西省綠色礦山建設相關文件,細化目標任務。開展國家級綠色礦山遴選和年度綠色礦山抽查檢查。對剩余儲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產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生產管理,做好閉坑前的生態修復工作。
紮實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以礦山生態修復基金管理為抓手,督促企業履行「邊開采、邊修復」義務。大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地方標準研究,探索建立生態修復技術名錄。持續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建設。繼續落實省級獎補製度,安排省級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資金用於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記者 彭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