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在南召縣石門鄉艾草產業園,南陽華康艾製品有限公司2棟大樓、8000多平方米10萬級無菌艾草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艾製品精深加工區、艾灸布藝器具生產區、傳統艾製品生產區工人正在忙碌生產艾絨、艾條、艾柱產品。
南陽華康艾製品有限公司經理李延慶說:「我們通過招才引智,與廣州暨南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攜手合作,研發生產艾製品及艾灸系列產品,聯合研發260多個艾草方面的專利產品。我們引進建設生產線15條,產業園內從業人員達到360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左右。」
去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增強了對中醫藥保健的認知,特別是艾製品具有消殺滅菌作用,市場需求量迅速激增,艾製品系列產品供不應求,市場銷售量逆勢飛揚。
南陽華康艾製品有限公司自籌資金190萬元,在縣艾草產業園建設艾草文化館,圍繞產品展示、電商運營、艾製品電商銷售、視頻直播帶貨、艾灸體驗、艾灸服務,重現古人類「冰台取火」情景,展現遠古時代艾草與用火的文明交融,是一個面向社會各界的公益性科教場館,也是全國唯一的艾草文化博覽館。
南召縣是中原人類文明發祥地。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縣杏花山猿人破洪荒而立中原,在縣境內繁衍生息。南召古人類從石崖上的凹槽中取冰,利用冰塊球面凸透鏡的原理聚光,舉冰引燃艾絨取火,這就是「冰台取火」。2019年民建中央著名學者、古史專家張士元赴南召古人類遺址考察,在南召縣小店鄉朱莊村空山洞內發現人類「冰台取火」遺址。「冰台取火」把人類使用艾草、應用光學技術追溯至三萬年前。
經專家考證,南召縣是人類認知、使用艾草的源點地,這裏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無霜期長,光照充分,是艾草生長的最佳氣候區,造就了艾草獨特的品質,藥性、出絨率、精油含量等指標優良。
在南召縣石門鄉竹園村,村里群眾的坡耕地里都種植着艾草,艾草一年收割三茬,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艾草原本是生長在荒坡、田間溝渠的一種很常見的藥草,現在野草變成了寶貝,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金枝玉葉」。竹園村村民胡中良說:「我家與南陽華康艾製品有限公司簽訂了合同,一畝地能收入3000多元,收入是種糧食作物的10倍。」
早在10多年前,南召縣華康艾製品有限公司經理李延慶,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和走訪發現,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艾炙成為都市時尚的保健方式。原材料艾草在南召縣遍地生長、隨處可見,南召縣山區面積大,野生艾草遍地生長,艾草種植成本低、繁殖速度快,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是山區群眾發家致富的好產業。
之後,李延慶把漫山遍野的艾草視為瑰寶,開始進行艾草規模化採集、加工,創辦了南陽華康艾製品公司。他吸納國內外艾灸應用的先進成果,運用現代生物科技,不僅成功開發出艾絨、艾柱、艾條等傳統艾草製品,還研發出了艾葉精油、艾葉茶、艾草日用洗化、艾草護膚品等,涉及藥用、灸用、食用、日用工業品等6個系列、100多個艾製品,讓野生的艾草身價倍增,實現由「草」變「寶」的華麗轉身。
艾草產業已經成為一項健康產業、富民產業、朝陽產業。南召縣有22家艾草加工銷售企業,18家艾灸健康養生館。艾草行業衍生出艾條艾絨、布藝家紡、艾草食品、艾草日用洗化、艾草綠色環保飼料、艾灸器具等六大類120餘種新產品,由簡單的原料初加工轉變為精油提煉、精深加工,產品主要銷往山東、湖南、廣東、北京等國內20多個省市。
近年來,南召縣致力於做大做強艾草產業,做深做精艾草文化,做活做響艾草品牌,傾力打造成為艾草文化之鄉。連續舉辦了兩屆艾草文化節,推進南召艾草產業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南召艾產業在業界的文化引領作用。南召縣還積極與南陽理工學院、南陽師範學院等高小】手聯姻,研發生產更多優質的艾草深加工產品。
作為宛艾的主產地,河南省南召縣堅持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路子,整合資源,科學規劃,成立協會,規範管理,艾草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全縣艾草種植面積1.2萬畝,規模以上艾草加工企業年生產規模2萬噸,年產值1.8億元,艾草產業已經成為南召最具特色的朝陽產業和最有活力的富民產業。(郭軍勝 穆一銘 廖紀明 王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