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偏見誤事

2020-12-16 01:04
來源:香港商報

 李哲

 偏見,既是思想毒瘤,更會催人性命。偏見不好,既是人所共知,卻又總會犯上。香港之所以未能成功推動全民檢測,正是偏見造成的惡果。

 偏見見於西方應對疫情

 偏見之誤事,顯見於西方應對疫情。舉其大者,莫過於對戴口罩之偏見。與其說,這是源於西方文化熱愛自由,不愛拘束;不如說,由於亞洲人習慣戴口罩,西方社會因而對此不情不願、抗之拒之。這究竟是東西文化差別?還是西方刻意區別東方?西方起初大肆批評中國封城抗疫,認為是有損自由、人權;時至今日,封城已成為了普世主流抗疫手段,但無論如何,西方初時對此態度負面,多少耽誤了控制疫情時機。西方對口罩和封城的偏見,無疑害苦並葬送了不少當地人的性命。

 西方如是,香港亦然。加強檢測,乃是除疫苗外最重要的防控疫情手段;可惜,只怪內地走得太前,成為全球首個實施全民檢測的地方,以致部分港人將全民檢測與內地化扣上等號,繼而政治化地聞此色變。隨着世人明白到口罩、封城,以及全民檢測等的好處,一些地方也正在積極研究推行全民檢測。斯洛伐克便為歐洲第一個實施全民檢測的地方,於10月底至11月初的短短幾日內,為全國數百萬人檢測,拒絕檢測者將要強制隔離14天不准上班;斯洛伐克明顯受惠於此,不似歐洲其他地方陷入第二波疫情,最近確診人數便不增反減,甚至在鄰國收緊抗疫措施時反過來率先放寬。英國利物浦市早前也試行全民檢測,但由於所涉僅是抗體檢測而非核酸檢測,加上屬於自願性質而沒強制配套,故醫學界普遍認為成效不會太大。饒是如此,全民檢測之漸獲世人認同,已是一個明擺事實,除非各地政府檢測能力承擔不起,否則條件成熟如德國,總理默克爾已表示有興趣效法。不必諱言,假如首個全民檢測的地方不是中國內地而是其他地方,香港的反對聲音又會否像今日般響亮?

 破除偏見 有利無弊

 內地不單在抗疫上走得太前,在創科尤其是金融創新方面亦然;移動支付在內地早就非常普及,亦是未來發展必然趨勢,然而,在又一次將此扣連內地化的基礎上,部分港人不單自甘裹足不前,甚至搬出種種質疑來反對移動支付發展。不禁要問,難道八達通的支付系統,就不會侵犯私隱、曝露行蹤?同一道理,如果擔心全民檢測洩露私隱、洩露DNA,為何又不擔心到公立醫院求診同樣會洩露私隱、洩露DNA?社會確然需要反對聲音,就如議會需要忠誠反對派;可是,正如法庭上容許正反抗辯,重要的是真理藉此愈辯愈明、得出合理結論,而非完全任由反對論點牽着走。事實上,移動支付雖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但這肯定不是中國專利,未來更肯定全球通用;即如北歐的瑞典,好幾年前已大力推動電子貨幣,並冀於2030年變成「無現金國家」。同樣地,只怪內地走得太前、體積太大,以致不少人以為世上只得內地有移動支付,繼而發展出在抗拒內地的偏見上必須同時抗拒移動支付。

 破除偏見,不管在情在理、在公在私,均必然有利無弊。非常遺憾,由政治到其他各個範疇,全球皆陷思維極端化的惡性循環,是故偏見只恐愈來愈多、愈來愈深。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強制全民檢測在港並不可行,存在重大執行困難,底因之一正是部分市民對此感到抗拒。

 如何避免偏見誤事?第一步,至少須洞悉到自己存有偏見,原來自己思考未夠全面、客觀、理性。第二步,是嘗試告別圍爐取暖,盡量接觸同溫層及回音室以外的多元資訊,不要淪為井底之蛙、多看看外面世界。始終,受礙偏見而抗拒移動支付是死不了人、最多經濟社會發展落後而已,不過,難道我們又可受礙偏見而在疫情下不戴口罩?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