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當前世界面臨諸多複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面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此起彼伏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人類帶着焦慮和迷惘,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在面臨「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的時代抉擇關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節點,習主席再次旗幟鮮明地表明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展現了實施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大國擔當和大國胸懷。
各國收緊外資產業
在逆全球化的逆風和回頭浪中,西方各國開始限制外資、管控貿易出口。最早行動的是歐美國家。德國在2017年和2018年之間出台了《德國對外經濟條例修正案》和《對外貿易和支付法案修訂案》,擠壓外資進入其製造業的空間;意大利也於2017年頒布法律,政府可以否決外資併購戰略產業的「黃金權力」被進一步適用至高科技公司;英國則在2018年7月發布《國家安全與投資》白皮書,提出進一步擴大政府對外資安全審查的範圍;2019年3月,歐洲理事會通過了在歐盟層面設立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框架的立法。歐盟中的14個成員國都已經建立了外資審查機制。
特朗普上台後,在2018年8月簽署生效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被稱為史上最為嚴格的出口管制規則。之後,美國商務部出台了一份針對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機器人等14類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
在亞洲,韓國2019年1月出台了《根除產業技術洩露對策》,外資收購AI、新材料等領域有核心技術的韓國企業必須經過審查;日本在2019年5月宣布擴大《外匯及外國貿易法》的適用範圍,收緊計算機、移動電話、半導體存儲器等製造業和軟件開發業等20個在日投資領域。
從上述國家收緊外資的產業領域以及限制出口的產品看,都是高端產業和商品,這些國家在投資和貿易上保護主義的行為,是想保持自身的產業優勢,可以在全球產業格局重構的變化中暫時保持優勢,但這樣的舉措無疑是一種利己主義的表現。
中國繼續開放市場
面對逆風和回頭浪,中國不僅沒有收緊貿易、投資的門檻,反而選擇繼續開放市場,放鬆外貿投資限制,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流砥柱。
中國從2018年開始降低汽車關稅,2019年1月1日,中國又下調94項產品的出口關稅,並從2019年7月1日起下調298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關稅;中國政府在2019年3月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草案)》,為中國之後擴大引進外資打好了法律基礎。
去年3月,習主席出訪羅馬、巴勒莫、摩納哥、尼斯、巴黎5座城市,密集出席40餘場活動,與各國領導人會面,並達成了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共識。在去年6月的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之上,習主席接連出席20多場活動,不斷強調中國高舉多邊主義旗幟,並倡導夥伴合作精神。
港深共同助力國家發展
習主席在深圳的講話總結了深圳40年改革開放實踐中的十條經驗,對深圳提出新的「六大要求」,都與香港的發展息息相關。習主席強調,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而香港最有能力整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香港企業長期與國際市場打交道,各行各業借鑑了發達國家的生產服務經驗,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際規則,可以整合內外兩種市場、兩種資源,發揮自身最大優勢。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面對全球動蕩變革期,香港也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與國家共同抗擊逆全球化的逆風和回頭浪。在這方面,港深合作與大灣區發展,有着十分豐富的內涵。深圳加香港是大灣區的核心所在,二者加起來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人民幣,如能進一步融合發展,締造「一國兩制」的雙子星,成為「雙循環」的重要界面,經由大灣區,輻射帶動整個南中國的發展,其推力是巨大的,其背負的使命與責任,在國家發展戰略上有着重要意義。(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副主席 楊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