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香港的未來有賴於發揮自身優勢,融入大灣區發展。資料圖片
隨着香港經濟規模被深圳超過並勢必被越拋越遠,一些人開始喪失自信,認為大灣區龍頭要讓給深圳,香港只能當配角,沒有多少前途。這看法有些自我貶低,沒有看到香港其實還有其獨特優勢。只要破除思想上的框框,與大灣區加強合作,發揮香港優勢,香港其實大有前途。
港無能力做大灣區龍頭
長期以來,香港以其遠超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經濟體量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直以大灣區的龍頭自居,在一定程度屬於自我膨脹,是一種長期優越地位帶來的過度自信,香港其實從來不具備擔當大灣區龍頭的實力。
從理論上說,香港要想成為大灣區龍頭,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內地經濟受西方經濟主導,而香港憑藉其與歐美經濟聯繫較緊密的特點,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言西方利益,進而主導大灣區經濟並成為區域龍頭,除此以外別無他法。目前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自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在各個領域都推行與中國脫鉤,世界正在走向某種部分脫鈎的狀態。美國試圖拉攏盟友圍堵中國,重演全球冷戰。雖然中國堅持不打冷戰,繼續推動多邊合作,但同時越來越強調走自己的路、獨立自主。也就是說,中國不可能允許西方主導內地經濟。
事實上,自香港實行香港國安法以來,美國已經疏遠了與香港的各方面聯繫。特朗普於7月14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終止香港特區的特殊地位,不再在金融和文化等領域給予香港有別於內地的待遇。很明顯,即使香港部分人還存有通過加強與歐美的聯繫而提升香港在大灣區影響力的想法,實際上也已不現實。
港經濟規模將難與深圳比較
自2018年深圳經濟規模首度超越香港後,2019年已經再次超越並拉大差距,2020年香港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嚴重,而深圳已經從疫情中快速恢復,預計深港的經濟規模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如果未來香港不能急起直追,以目前深港兩地在增長速度上的差異,龜速增長的香港必定會被遠遠拋在後面,漸漸失去與深圳比較的資格。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香港的定位,香港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在中央眼裏,香港在該等領域仍處大灣區優勢地位,可以大力發揮。
融入大灣區才可重拾動力
香港的未來有賴於發揮自身優勢,與大灣區經濟深度融合。香港過去與歐美等國的經濟聯繫較為緊密,但是隨歐美經濟持續放緩、逐漸失去動力,以及美國企圖抑制中國發展導致的中美關係日益惡化,歐美不再可能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因此,與大灣區城市加強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搭上內地快速發展的巨輪,是香港未來經濟重拾動力的唯一出路。
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合作,除了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縮短人流物流的在途時間,消除制度、機制和法規上的障礙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破除思想上對歐美的依賴,打破迷信歐美的思想框框,從思想上重視與大灣區的合作,不是為了應付差事、做形象工程,而是要真抓實幹、積極推進。只有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融入大灣區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意義,才能利用好香港和大灣區各自的優勢,走出香港目前面對的困境。
如果把深圳的特點濃縮到一個詞,就是「創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科技創新。如果把香港特點同樣濃縮到一個詞,就是「服務」,其中最有競爭力的部分,就是以國際金融和各種專業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深圳和香港的優勢不同,其關係主要不是競爭關係,而是要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共贏。
實事求是擺脫幻想
科技創新是最重要的發展動力,而深圳的優勢就是科技創新,因此深圳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實至名歸。香港的優勢在於有較為發達的現代服務業,但是僅有服務業,沒有足夠強大的實體經濟、科技創新,是無法帶動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僅憑着香港過去的優越地位,想當然要成為大灣區龍頭的人,明顯忽略了這一點。
實事求是地說,離開了實體經濟,香港所擅長的現代服務業,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服務目標,走向自我循環的金融虛擬經濟炒作,製造巨大風險。如果離開了現代服務,深圳所擅長的科技創新就會因為得不到優質、及時的服務而影響發展。雖然現代服務業同樣是深圳發展的重要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深圳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水平與香港仍有一定差距。
破除大灣區內各城市、各法律體系之間的障礙,讓人才、貨物和資金可以更自由、更少阻礙地流動,發揮各自城市的比較優勢,把大家的優勢結合起來,既是國家的號召,也可以產生足夠大的化學反應,帶動大灣區經濟再上新的台階,將大灣區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