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香港商報》訪問時,談到特區政府正研商請求中央採取多方面措施,實施更多挺港政策;力爭為飽受衝擊的香港提振士氣,更快地走出困境。林鄭月娥表示,經歷去年的黑暴,再加上美國和部分西方勢力近期的一再抹黑攻擊,香港的形象難免受損。修復香港形象包括兩方面工作,在國際形象上要多講「一國兩制」,多講香港對人權自由的保障、對法治的堅持,讓海外投資者安心來港投資營商;在對內地的形象上,要作感情上的修復,「我們仍是很歡迎內地人來港、很好客,歡迎他們來港讀書、工作、旅遊」。
推政策 安民心
同時盡快實現放寬「港車北上」,讓香港私家車不需要申請兩地牌,亦可通過港珠澳大橋進入珠海,從各個方面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繼股票通、債券通、理財通之後,爭取保險通等等。說到底,關鍵就是一個「通」字,尤其要努力促進兩地人民的心靈通、感情通。
當前香港社會氛圍壓抑低沉,香港遭受了疫情的肆虐,又經受了數年連串政治事件的嚴重衝擊,經濟受創,民生困窘,人心不暢。因此,除了特首提到的在對國外和內地要作感情上的修復外,對香港社會本身這方面的工作亦不可或缺,更需要政府積極發動社會修補裂縫。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展現了國法的威嚴,而香港社會至今卻仍有不少市民對國安法的實施存在不少誤解,港府有責任結合愛國愛港教育,多方安撫及親民政策的配合,重新建造融和親善的社區氛圍,努力體現有破也要有立,有批判和強力治理也有適度的引導溫馨策略,以期達至真正團結大多數、打擊孤立一小撮的法治良性效果。這是一件複雜艱難的工作,要做好遠非全民派幾個錢就能奏效見功的。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拙見以為,多途徑轉播內地新聞時事及文藝電視節目,在學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全面積極營造愛國社會氛圍,多管齊下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香港社會重重心結糾纏不清,以至這次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就有市民錯誤地理解為中央撤銷了香港作為大灣區龍頭的定位,香港被邊緣化,香港作用已完結,國家不再重視香港、港人以往愛國善意被遺忘等謬誤言論傳播。
其實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京會見了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就以「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來形容港澳與內地的關係,指出港人參與改革開放,體現了血濃於水的感情和對國家的熱愛,並列舉了邵逸夫和田家炳的多項善舉。他尤其強調,每當內地發生自然災害,港澳總是大力援助,展示人間大愛。
制度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就是「香港、澳門同內地優勢互補、一起發展的歷程,是港澳同胞和祖國人民同心協力、一起打拼的歷程,也是香港、澳門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祖國繁榮富強偉大榮光的歷程」。今天,「一國兩制」下與大灣區的融合,是綜合利用,創新體制機制,尋找港澳自由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的一種創新探索,也是繼續利用港澳,充分發揮港澳獨特優勢,促進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拓展港澳發展新空間,保證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國策反映。(路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