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及上半年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在即,市場普遍預測多項數據將顯示中國經濟明顯回暖,二季度GDP增長有望轉正,並且這種持續復蘇的動能有望延至下半年,讓中國經濟逐漸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受訪專家認為,隨着中國有效地控制住疫情,經濟社會發展逐漸回歸正常,二季度以來的經濟反彈勢能強勁,中國經濟的「下半場」或續有一番「作為」。不過,海外的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以及內地新面臨的洪澇等問題,將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下半年的經貿形勢構成挑戰,中國仍需在高度防範疫情的情況之下,做好相關的「六穩」和「六保」工作,確保經濟的平穩運行。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二季度經濟增速有望轉正
國家統計局稍早前公布的6月製造業PMI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雙雙上行,製造業PMI小幅上行0.3個百分點至50.9,創4月以來新高,且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水平,指向製造業景氣改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高於上月0.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北京經濟運行研究會副會長田雲認為,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二季度一系列經濟數據數據的反彈基本符合預期。PMI連續3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之上,說明絕大部分的製造行業現在已基本上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即疫情導致的經濟供給側問題已得到解決。
受疫情衝擊,中國一季度GDP萎縮了6.8%,曾引發外界對經濟增長乏力的擔憂。但隨着中國逐漸將疫情控制住並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以及出台了一系列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中國經濟從二季度開始持續反彈。市場機構預測,即將公布的投資、消費、出口等數據將延續回暖態勢,二季度GDP增長有可能回到正增長軌道。
彭博亞洲經濟學家團隊撰文稱,在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遭疫情衝擊出現萎縮後,第二季度GDP數據或顯示經濟恢復增長。另外,即便北京疫情出現短暫反彈,但6月的活動數據料表明經濟持續復蘇。出口降幅或縮小。
民銀智庫宏觀區域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習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逐步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走出。隨着各省3月份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以及武漢市4月8日的解封,中國的疫情防控開始進入常態化階段,各行業復蘇勢頭良好,整體經濟將出現明顯恢復。應習文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長2.9%,較一季度大幅上升9.7個百分點,但仍顯著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受一季度拖累,上半年GDP同比仍將下降1.9%。
河南商丘民權縣王橋鎮麻花莊村的90後雙胞胎,大學畢業後兄弟兩人先後回到家鄉,傳承麻花莊的祖傳貢麻花製作手藝。圖為兄弟在直播帶貨。 新華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近期中國經濟重要指標頻繁顯現積極信號,充分反映中國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他指出,面對疫情,中國採取了及時果斷的防控措施,科學防控疫情、有序復工復產,同時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領域各環節強化了「六穩」「六保」措施,從而為上半年經濟恢復奠定了基礎。
下半年大概率延續回暖
隨着中國經濟走在持續復蘇的路上,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也在不斷提升,外資正持續加大布局中國的力度。有跡可循的是,外資的持續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助燃了近段時間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度。內外資的跑步進場,令下半年開局以來的A股市場節節攀升,市場交投氣氛顯著活躍。而在結匯需求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一舉打破之前的橫盤態勢,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回到「7關口」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稍早前在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全球經濟在2020年出現4.9%的萎縮,比此前預期下調了1.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更新的報告中,IMF預測中國是在2020年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IMF研究部主任戈皮納特指出,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大於最初的預期。專家在會中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美國經濟將收縮8%,歐元區經濟將收縮10.2%,日本經濟將收縮5.8%。而中國經濟將增長1%,並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在今年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展望下半年,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在二季度率先發力,消費從三季度開始也會出現更加明顯的回補,全年有望實現正增長。因此,在擴大內需戰略下,拉動經濟增長將會由消費和投資協同發力。
「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仍將主要取決於疫情防控情況。」應習文說,近期北京疫情出現反覆,對部分服務業的復工形成一定拖累,但鑒於中國已積累較為豐富的防控經驗,疫情二次暴發可能性較低。預計三季度傳統服務業將繼續復工復產,促使整體經濟向基本正常化邁進,GDP增速有望繼續小幅提升。在四季度進入秋冬季後,隨着疫情傳播條件的變化,不確定性仍將存在,常態化防控不會放鬆,甚至可能加強,經濟完全正常化仍有難度。綜合看,三、四季度GDP將恢復至5%左右,全年GDP回歸正增長仍然可期。
經濟復蘇仍存不確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無人零售車」 為到北京奧森公園跑步的跑者和遊客提供 「無接觸式購買」 ,實現安全智慧服務。 中新社
目前而言,不少市場分析師對於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反彈仍持樂觀態度,但爭議較多的地方是對經濟復蘇的力度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經濟分析師認為下半年的經濟將以一種弱復蘇的姿態呈現。他們認為,一方面是海外疫情仍處於快速蔓延階段,何時能控制住仍是未知數,外需的疲軟將令中國的出口承壓;另一方面是,國內疫情仍有階段性反彈的可能,下半年經濟仍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開展,經濟的復蘇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關於下半年的經濟走勢,現在市場非常樂觀,很多人都認為三、四季度會有同比去年6%以上的增長水平,全年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率可能會超過3%,我個人認為這種認識可能還是偏樂觀了。」田雲分析道,下半年經濟復蘇水平會保持二季度的態勢,但三、四季度經濟的反彈力度,可能會遜於二季度。目前來看,水災、洪澇會對中國經濟帶來短期性的損失,而北京疫情的暴發,也讓線下服務業受到壓制。加上現在全球的疫情防控效果很差,所以今年下半年的疫情防控形勢和經濟復蘇形勢仍堪憂。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繼二季度反彈後,國內經濟活動有望繼續回暖。假設疫情不會再次大規模暴發,隨着政策落地、生活恢復常態,內地消費進一步好轉,基建投資也可能走強。不過,最近兩個月出口的超預期穩健增長恐怕難以持續,企業資本開支依然較為疲弱,同時消費情緒偏謹慎,疫情演變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都可能帶來一定下行壓力。
「六穩」「六保」乃重中之重
基於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中國今年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而是明確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面對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響應國家「 六穩」「六保」 號召,部分今年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已經入職電商三隻松鼠工作。 新華社
在應對疫情變化帶來的新挑戰上,中國央行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並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財政政策方面,已明確將財政赤字率提高至3.6%以上,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張立群指出,中國經濟「下半場」的任務,短期來看,在於妥善應對疫情本身衝擊,切實提振有效需求,避免企業陷入「供過於求」的困境,幫助各經濟主體最大程度恢復至正场状態;長期來看,則需要各方加快完善新時代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提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居民消費等需求重點項。張立群表示,只要做好「長短結合、量質齊升」,就一定能為中國經濟「下半場」注入強大動力。
在田雲看來,下半年政策的重點,會在高度防範疫情的情況之下,做好相關的「六穩」「六保」。目前急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解決7月份以後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以及解決最近暴發的水災水患問題。「中國經濟的增長最需要恢復的其實就是消費,國內消費如果沒有一個強勁的復蘇,那麼下半年要實現3%以上的增長,其實也是空中樓閣。」田雲說。
汪濤認為,鑒於內需持續恢復、4月至5月出口表現超預期,全年1.5%的GDP增速預測面臨一定風險。預計政策會繼續保持寬鬆,不過隨?主要經濟指標進一步改善,政府短期內出台更大規模政策刺激的必要性有所減弱。「雖然近期央行的流動性操作相對謹慎、政策基調邊際微調(更傾向於使用定向的再貸款工具),但團隊依然預計央行會在年內降準50個基點,同時下調MLF利率,從而配合未來政府債券發行、並降低平均融資成本。如果疫情再次暴發,那麼政策寬鬆的力度也可能會再次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