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童
前不久,在深圳舉辦的2019前海世界數字論壇上,各方對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發展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而靈童最為關心的還是數字經濟將怎樣改變大灣區。
話題有點大,但細化到港澳和珠三角城市群,貌似就沒那麼複雜,因為數字經濟最終是基於城市群來實現。就拿深港來說,香港有高校資源,而深圳有完整的供應鏈,利用香港學習新模式,然後利用深圳能快速生產出樣機,轉變為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就表示,比歐洲要快十倍,成本卻只有十分之一。也正是有這樣的優勢,李澤湘曾力邀一位以色列專家到深圳開辦公司,這家以機器人為主的初創企業發展很快,已小有規模。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優勢就是,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而這也是能支撐數字經濟在大灣區生根開花關鍵所在。
由此不難理解,廣東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國第一,佔到全國的近13%。大灣區正在構建9+2城市信息樞紐和數據中心,同時大灣區也將是中國最先5G覆蓋的地方,這為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技術基礎。
同時,來自於政策和政府的推動力量也不容小視。在數字論壇上,深圳前海合作區就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科技中心。而這並非深圳一已之力,廣深港澳科技走廊能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撐。而且,數字治理、數字政府、未來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建設已在大灣區9+2的城市群全面鋪開,數字經濟已越來越深入人心,也正在成為大灣區人的生活習慣。
同時大灣區擁有全球最大的港口群,多年來累積起來的貿易和金融優勢,已令到相當多的數字經濟類公司在此雲集,據統計,港股有900多家數字經濟類的上市公司。廣州和深圳上市的數字經濟公司有200多家,而且還在呈不斷增長之勢,可見這些都在支撐大灣區的數字經濟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