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市智庫研究員 吳家俊
香港近日衝突事件,兩面拉鋸,情況有如英國2016年6月23日舉行「英國脫歐公投」之前,當時留歐、脫歐兩派博弈,民意強烈對立,結果贊成脫歐的佔51.9%,贊成留歐的佔48.1%,原定要在2019年3月29日退出歐盟,但事實令英國陷入一片亂局,由首相卡梅倫、文翠珊至本年7月24日才上任的約翰遜,三位都在「執手尾」。英國愈來愈多人感到當年投票的決定出錯,爛攤子教訓英國人小心霎那民意,小心傳媒誤導。當前香港的社會對立,亦和英國有相似之處。
日前,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接受英國ITV采訪表示,他對2016年舉行脫歐公投感到後悔,對英國現在所處狀態感到抱歉,認為自己對這一切有責任,並承認一些嘗試失敗了。這是他在2016年離開唐寧街10號後首次接受電視采訪。
執政當局放鬆警覺
由《歐洲宣言》、《歐洲煤鐵同盟》、歐洲經濟共同體至歐盟1992 年成立,英國需要歐盟巨大市場和較廉價的勞動力,所以英國執政者估算當年脫歐很難,自然放鬆了警覺。本年初,香港社會政治氣氛和立法會內議席勢力相對容易掌握,港府同樣因此對反修例的潛在勢力有所鬆懈。英國當時的執政者,並沒有留意歷史上英國和荷蘭人曾與西班牙打仗,又曾聯合德國人打法國人,聯合法國和意大利打德國,人民「入歐心」其實不穩。本港違法「佔中」事件後, 一直有反對派人士蠢蠢欲動,恃機行事,惜港府未有戒備。本年初,港府見立法會內議席比例穩定,對通過任何法案都充滿信心,於是未有全面深入向群眾講解《逃犯條例》修例工作,說明箇中理據,致令反對派有機可乘,耍抹黑手段,曲解《逃犯條例》立法原意,釀成風波。
傳媒誤導公眾
英國脫歐一個關鍵人物,是約翰遜早前委任的高級顧問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卡明斯在公投前主打口號「收回國家控制權」(Take Back Control),法拉奇一派則打反移民議題「移民搶了你們的工作」,兩者同樣煽動民眾的仇恨情緒,手法與近月本港的暴亂分子如出一轍,打着三言兩語式的口號,內裏其實並無考慮後果,志在挑釁仇恨,罔顧社會代價。脫歐派自認處於劣勢,於是合理化使出陰招,公開撒謊,在選舉巴士上印上英國每周給歐盟3 億5000萬英鎊的字樣,誤導選民,包裝「我們英國有力量,我的地盤我做主」,香港暴亂分子其中一個宣傳角度,也是套用類似口號,例如「自己香港自己救」,以打動受眾。本年初英國BBC 4 的頻道播放一齣電影《脫歐:無理之戰》( 「Brexit: The Uncivil War」), 揭露脫歐派的策略,就是針對一群連脫歐都不清楚的人,甚至是一群從來沒投票的首投族,不知道政治是什麼的人。以往宣傳流於大道理、政治格局、宏觀微觀經濟,太高深,無人明白,愚民容易先入為主,如今加上嶄新的傳遞手法,善用社交媒體操弄假議題與假新聞,在社交網站花逾10 億元推出「假」廣告。
再看本港連月來衝突事件,經過部分傳媒偏袒報道,成功描繪出一幅互相敵視的畫面,有傳媒已不再如實反映現況,而是受暴亂策劃者影響,放大了假消息,發放未經求證求真的新聞,例如由蒙面人召開的記者招待會,都毫無質疑地作重點報道,記者還主動借出物資予暴亂人士,已介入活動之內,毫無疑問違反應有的獨立中立採訪原則,剪接偏袒暴力人士片段,更是無日無之。
借鑑英國教訓,獨立黨其實沒長遠脫歐政策,2018年地區選舉失去超過100 個議席,脫歐公投後法拉奇退黨,一走了之。過去3 年脫歐負面因素陸續浮現,保守黨作為執政黨要收拾殘局,近日竟然迫議會休會,議會向法院挑戰卻獲一審勝訴,提早大選的方法又遭遇挫折,局面亂得不堪。一次被誘導下的霎那民意,負面後果可見。
英國脫歐例子之外,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國主義下的日本等等,社會事件經不良傳媒引導後,市民未經深思熟慮下判斷,鑄成大錯,寄語香港勿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