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輝耀(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20國集團峰會(G20)舉辦前夕,20國集團智庫峰會(T20)在日本東京舉行,來自G20成員國的智庫專家與學者分別圍繞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全球治理、數字經濟、貿易與全球化等10個關鍵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筆者所在的全球化智庫受邀參會,筆者作為代表參與工作小組討論,從亞洲視角出發與眾多專家探討如何應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面臨的挑戰。
T20結束后,筆者隨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辦的第25屆“亞洲的未來”國際交流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原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大會上的精彩演講,體現了中國在推動中日關系友好發展、參與亞太區域合作和促進亞洲繁榮發展的重要作用與積極態度,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目前,以WTO為代表的全球貿易體系正在被邊緣化,已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協調作用。現有的國際貿易規則主要由西方大國為主導和制定,舊有的體制機制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同時,服務業和電子商務等行業發展迅猛,WTO在這些新興領域的缺位也使其難以適應現代國際貿易體系的發展。WTO本身的爭端解決機制等制度缺陷,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發酵的原因之一。
在區域層面上,英國脫歐、美國退出TPP等事件對區域貿易一體化打擊嚴重。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預期再次下調至3.3%,貿易壁壘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巨大阻力。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使各國更加頻繁地應用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等手段保護國內市場,阻礙國家間的自由貿易,導致區域貿易一體化進程受挫。
此外,大國單邊主義也為目前全球貿易體系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單邊主義往往表現為大國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不顧他國利益和多邊合作規則,任意地破壞既定發展與合作規則,對區域及全球貿易體系具有極大的消極作用。
在國際形勢發生劇烈變化的背景下,占全球貿易總量54.2%的亞太地區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支撐和完善至關重要。近年來,亞洲貿易增長持續快于全球,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中的份額已升至36%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超過60%。推動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發展有利于全球貿易體系的完善和發展,進而可以有效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我認為中國可以發揮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首先,中國應與日本、韓國、印度、東盟國家以及其他亞太國家加強雙邊或者多邊交流溝通,在WTO等全球貿易體制改革方面凝聚更多共識,維護全球貿易體系。近年來,中日關系逐漸改善,經貿合作是中日關系的“壓艙石”與“推進器”。前不久印度總理莫迪的成功連任也為印度積極參與亞洲國家多邊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亞太國家在WTO等現有國際貿易體制改革中的多邊合作可推動全球貿易體系與時俱進,在維護自由貿易原則基礎上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貿易規則,平衡新興市場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化解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的挑戰與危機,拉動世界經濟增長。
其次,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的多邊性、開放性和透明性,聯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在內的機構提升亞洲區域以及世界其他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往來。目前已有38個亞洲國家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自亞投行成立以來,已批準15個國家的39個貸款或投資項目,總額達到79.4億美元。“一帶一路”和AIIB等中國提出的多邊合作方式為亞洲區域貿易一體化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中國應進一步利用BRI、AIIB等機制與亞洲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多邊合作,推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
同時,在現有亞太區域經貿合作的基礎上加速推進“區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RCE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進程。RCEP包括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FTAAP則目標涵蓋APEC全部21個成員國。RCEP和FTAAP的成功推進將會在亞太地區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自由貿易體系,推動亞太地區國家的多邊貿易合作,共同應對單邊主義對全球貿易體系帶來的消極影響。
此外,中國也可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推動包括亞太區域經濟在內的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目前,CPTPP內11個成員國的貿易總額占全球的15%,如果中國加入,CPTPP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比重將提升至近30%。亞太地區在全球貿易體系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也將進一步提升,有利于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展開多邊貿易合作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并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
短期來看,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似乎成為一些國家和政府的選擇,但長期看,全球自由貿易才是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亞洲可以作為一個支持和實踐自由貿易和經濟一體化的試驗區,在推動亞太區域經貿合作一體化進程中,向世界證明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