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期間,《無雙》及《黃金兄弟》兩部港片同時在內地及香港上映。上映後,兩部電影在影迷中的反響卻截然不同:《無雙》依靠精妙的劇本和周潤發、郭富城兩位影帝的高超演技,收獲了眾多讚譽;而《黃金兄弟》雖然在明星陣容上更加強大,槍戰和動作戲亦製作精良,總體上卻始終平平。
其實,相信不少影迷在觀看兩部電影之前,都和筆者有相似的感受,那就是兩部電影不約而同地走起了「懷舊片」的路線——《無雙》預告片中發哥「鈔票點煙」、激烈槍戰、邪魅微笑,自然而然的讓人想到《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等經典港片橋段;而在陣容中集齊了鄭伊健、陳小春、錢嘉樂等演員的《黃金兄弟》,則在一開始就赤裸裸地打出了「古惑仔重聚」的宣傳旗號。事實上,主打懷舊、翻拍經典,早已是回歸後,尤其是近十年香港影壇的一股潮流。只不過,眾多「搵快錢」味道濃厚、製作良莠不齊的所謂「翻拍」、「續集」、「新版」,雖然不少仍保留了經典港片的人物和敘事框架,但卻早已因為「消費經典」、「炒冷飯」而讓影迷喪失了興趣。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這兩部懷舊元素明顯的電影,在宣發期幾乎都沒有受到影迷的重點關注。
懷舊乃過去 發展才無雙
但《無雙》最終可以在競爭激勵的黃金國慶檔跑出,卻似乎展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一方面,這部電影繼承了傳統港片的警匪、槍戰等經典主題,並加上了豐富的香港元素,令人可以立刻給電影打上「港片」的標簽;另一方面,編劇卻用精妙的劇本和獨特的敘事,與上述港片元素融合到一起,展現出了一種不同於傳統以往港片的新風格。與此相比,《黃金兄弟》則顯得「懷舊」有餘,整部電影都無法擺脫《古惑仔》系列的影子,部分槍戰、海外元素的生硬移植,只能更加凸顯水土不服和不倫不類。
無疑,經典港片是香港電影業的寶貴資產。但隨着香港電影市場內外環境的結構性轉變,單純的懷舊只會成為香港電影肩上的歷史包袱。事實上,諸如《桃姐》、《功夫》、《歲月神偷》等近年出現的優質港片,都有着一股濃濃的「懷舊」味道。但真正讓這些電影成功的,卻不是電影中表面上的懷舊元素,而是片中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反襯。換句話說,「懷舊」可以成為港片的「幌子」,卻決不能成為其主題和核心。歸根結底,時代在前進,輝煌的過去可以傳承,卻決不能沉溺。
在上周發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建議推出規模10億元的「電影發展基金」,從人才培訓、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拓展觀眾群等4個方向推動香港電影業發展,並表示「我相信香港的電影業仍有可為,但要把挑戰化為機遇,讓香港電影再現光芒,將有賴政府和業界的通力合作」。同樣,我們也有理由對港片繼續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