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萍 北京報道
2月3日,貝達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原副總裁兼銷售總監沈海蛟、首席化學家胡邵京於1月26日、25日因個人原因相繼辭職。貝達藥業一位區域銷售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沈在貝達藥業上市之前就在被收權,於2016年3月曾提出辭職;而胡並不經常到公司,幾乎沒有在公司任何會議或場合出現過。
貝達藥業證券部某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他們屬於正常離職,目前工作都已交接完成,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貝達藥業當日還發布了其主要產品埃克替尼(一款治療肺癌的分子靶向藥)已進入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醫保支付目錄的消息。在外界看來,貝達藥業是希望用後者來對沖前者的利空消息。
不過,貝達藥業也坦言,埃克替尼進入醫保“以降價換市場”會導致銷售收入以及營業利潤短期內出現下降。而且埃克替尼的主要競品對其市場亦造成威脅。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國的專利已於2016年到期,根據CFDA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國內已有25家公司申請了吉非替尼的仿制、28家公司在申請厄洛替尼的仿制。
兩核心高管離職
貝達藥業在上市3個月後即發布兩位核心高管離職的公告,引發外界各種猜想。
貝達藥業稱,沈海蛟所負責的銷售管理工作已與公司資深副總裁萬江先生進行了良好的交接,其辭去副總裁職務將不會影響公司相關工作的正常進行;胡紹京所負責的相關工作已與公司副總裁兼研發中心主任 JIABIN WANG進行了良好的交接,其辭去首席化學家職務將不會影響公司相關工作的正常進行。
資料顯示,截至前述公告披露日,沈海蛟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其通過浙江貝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貝昌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承諾管理。
據了解,沈海蛟為貝達藥業副總裁兼銷售總監,曾在葛蘭素史克、羅氏等公司擔任大區銷售經理、全國銷售總監等職務,擁有近20年醫藥銷售經驗;胡邵京為貝達藥業首席化學家,加拿大西蒙弗萊賽大學化學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在貝達藥業主要為主持新藥研發和知識產權部工作,在腫瘤、肥胖和糖尿病、中樞神經以及抗炎新藥研發有十多年經驗,是貝達藥業五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有分析認為,二人對公司未來不看好,與現任董事長在發展戰略等方向存在分歧。
對此,貝達藥業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述各種傳聞不可信,上市公司人員離職屬於正常流動,會因為個人身體原因、個人人生規劃等因素進行調整。“近年來貝達藥業一直在做銷售團隊的培訓,整個銷售工作會正常開展。”
另有報道指出,貝達藥業現在創始團隊在趨於分散,如原來負責在美國幫助對接國際合作及項目的原副董事長張曉東,正在退出貝達的研發和經營業務;負責研發工作、主持完成了貝達藥業主營藥“埃克替尼”的總裁王印祥,兼任首席科學家工作重心則放在貝達藥業旗下公司做其他藥品研發。
上述區域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沈海蛟因為被收權於2016年3月提出離職、王印詳與董事長丁列明的權力劃分出現問題而離開的。“胡紹京並不經常出現在公司,幾乎沒有在公司任何會議或場合出現過;張曉東可能就是負責項目談判,並不完全服務於貝達藥業,我們幾乎沒有見到過他出現在任何部門的郵件中。”
另貝達藥業招股說明書顯示,貝達藥業控股股東貝成投資合夥人貝達藥業原副總裁王曉潔、財務經理蔡曉霞、企宣總監/監事黃玲均於IPO前夕離職。而同樣,康宏藥業IPO前其核心技術高管、全資子公司康弘生物7項專利發明人的俞德超蹊蹺離職。
康弘藥業(49.640, -0.53, -1.06%)解釋稱,在俞德超任職後期,因與康弘藥業在公司未來發展戰略、新項目的選擇和引進以及在他參與引進及開發的部分技術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最終又因個人原因俞德超提出辭職。
“在發展一定階段後,很多公司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對公司發展戰略、權力的爭奪、高層收權等,甚至出現各種內訌,核心人員出走對於公司的發展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如上述俞德超的離開直接帶走了很多研發項目,並且成立了公司,與康弘藥業形成一定競爭性。”一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
競品爆發或後續三年無新藥
2月3日,貝達藥業還同時發布了其主要產品埃克替尼已經進入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醫保支付目錄的消息。在外界看來,貝達藥業是希望用後者來對沖前者的利空消息。也或從側面證明沈海蛟的離職不會影響貝達藥業的銷售渠道。
但從貝達藥業2016年業績預告看,進入各地醫保亦未能大幅提升業績,該預告顯示,2016年其業績變動幅度為-10%-10%。埃克替尼是貝達藥業主要收入來源。據2016年5月貝達藥業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98%的營收來自此藥。
此前,在藥價“國家談判”中,埃克替尼“以降價換市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范圍。對此,貝達藥業坦言按照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埃克替尼銷售價格將較目前價格下調超過50%,這會導致銷售收入以及營業利潤短期內出現下降的情況。
與此同時,埃克替尼還面臨著主要競品對其市場亦造成威脅。據了解,埃克替尼的主要競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國的專利已分別於2016 年4月23日、2016年3月到期,根據CFDA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國內已有25家公司在申請吉非替尼的仿制、28家公司在申請厄洛替尼的仿制。
貝達藥業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共有20個在研項目,其中涉及的6個1類及2類新藥在研項目,4個項目已取得臨床試驗批件,BPI-3016項目已完成臨床前研究並申報臨床試驗,BPI-5014B項目計劃將於2016年完成臨床前研究並申報臨床試驗;其餘14個在研3類及4類仿制藥也有部分已經完成了臨床試驗。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新藥研發周期漫長,再加上現在BE資源緊張等,貝達藥業在這三年內或者更長時間營收只能依靠埃克替尼。有分析報告稱,貝達藥業2020年之前不會有1、2類新藥上市,2017-2019年頂多有一些3、4類仿制藥上市。
對此,貝達藥業證券處相關負責人亦未否認。
值得注意的是,貝達藥業埃克替尼目前亦無法獲得海外市場收入,並坦言沒有海外市場拓展的計劃,因為受制於《技術出資作價入股協議書》的制約以及市場因素的考慮。
據了解,貝達藥業的前身貝達有限於2003年1月成立。2002年11月20日,丁列明、杭州濟和科技投資有限公司、BETA簽署《技術出資作價入股協議書》,三方同意合資創辦貝達有限,BETA以所擁有的專利技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美國臨時專利號60/368.852)作為技術投入。
BETA 同意該技術在中國境內(包括香港、台灣、澳門)的所有商業權全部轉讓給貝達有限,貝達有限擁有全權在中國境內進行開發和生產的權利。後續有關該技術的改進成果也歸貝達有限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