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東亞合作 利在長遠惠及世界

2014-11-12
来源:香港商报

  國務院僑辦副主任 何亞非

  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剛剛在北京落下帷幕,李克強總理即赴緬甸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峰會。亞洲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高層外交活動頻繁,中國在促進亞洲發展、引領區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分引人注目。

  「黃金十年」邁向「鑽石十年」

  中國與東盟互利合作走上快車道,互聯互通順利啟航。

  APEC北京峰會號召發揚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實現區域長遠發展與共同繁榮。東亞合作系列峰會將秉承這一精神,竭力推動東亞國家在經濟一體化方面邁出更大步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中國與東盟打造新的「鑽石十年」。

  2014年是中國與東盟打造自貿區升級版和建設新「鑽石十年」的開局之年。最近,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和絲路基金先後成立,初始資金合計900億美元,標誌着東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已有可靠資金保障,將順利啟航。「要致富,先修路」。中國近三十年快速發展表明,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根本條件。

  2012年,中國東盟貿易額達4000多億美元,為10年前的5倍,相互投資逾1000億美元,為10年前的3倍。2013年,雙邊貿易達4436億美元同比增11%,領跑中國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2003年以來,中國東盟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2012年達到10.3%。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而東盟自2011年始,已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

  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新「鑽石十年」的目標是,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1萬億美元,新增雙向投資1500億美元。雙方將高度重視地區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方面呈現的巨大需求和潛力,在APEC互聯互通藍圖的大框架裏,為區域長遠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海上新絲路」促進「東亞快車道」

  東亞合作步入快車道將與建設海上新絲路同步、合拍,中國發展成果將惠及東亞尤其是東盟各國。

  古時自中國沿海各地啟程的海上絲綢之路,與東盟各國聯繫緊密。如今,新的絲路將賦予新時代的生命和活力。習近平主席去年提出與周邊國家共建新海上絲綢之路,也是着眼於走區域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言,中國將與周邊國家一起構築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周邊興則中國興,中國興周邊俱興。

  各方將致力於建立創新發展、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高度開放型經濟格局,鞏固東亞在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中的主引擎地位。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成功經驗將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啟動並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提供切實可行、可借鑒的路徑,以推動建立惠及太平洋兩岸跨區域經濟合作新框架。

  東亞合作新模式示範全球

  東亞合作的成功和延伸,將為區域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路線圖」提供重要參考。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深入思考全球和區域治理機制和體系的改革問題。這是在美西方新自由主義及其「華盛頓模式」徹底失敗、中國自主發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對全球和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全球和區域治理內在缺陷的深刻反思,包括對全球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的改革。這一歷史轉折點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至今依然陰魂不散的全球經濟停滯緩行更使各國感到,改革圖新,建立新的治理機制和架構已迫在眉睫。

  東亞各方探討經濟創新發展,討論改革促增長,思考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且在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城鎮化方興未艾的新時代充分發掘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首先要解決的是合作框架,也就是區域治理架構問題。東亞在這方面可起帶頭作用,給世界其他地區尋找「可以拷貝」的新合作模式、新發展路徑。

  近年來,東盟在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發起《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協議》(RCEP)談判,邀請中、日、韓、澳、新(西蘭)、印共同參與,通過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力求建立涵蓋16國的自貿協定。作為亞太地區新合作平台,RCEP將東南亞、東北亞和澳洲主要國家聯合起來,有利於提升各成員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

  改善地緣政治環境達至多贏

  東亞合作要順利推進,還需有關國家摒棄舊的思維模式,擺脫地緣政治的「零和」遊戲,為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為加強合作應對各種挑戰,創造有利的政治和安全環境。

  各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爭議是歷史遺留的問題,要通過談判和平解決暫時解決不了的,可擱置爭議,進行資源的共同開發。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推行以來,一些國家自以為有機可乘,不斷擴大軍事力量,在海洋島礁權益等問題上肆意擴大矛盾,不惜以破壞地區穩定為代價,頑固堅持錯誤立場。如果地緣政治環境不加以改善,經濟合作勢頭就有可能受挫。這樣的結果對東亞國家來說是「多輸」局面,與東亞合作背道而馳。

 

  充分發揮華僑華人作用

  東南亞是華人華僑集聚地。據估算,東南亞華人華僑有近4000萬。東盟華商經濟實力雄厚,統計表明,2009年全球華商企業總資產約3.9萬億美元,其中東南亞華商經濟總量為1.1萬億至1.2萬億美元。世界華商500強中約三分之一在東盟國家。在東南亞證券市場上市企業中,華人公司約佔70%。

  華人華僑作用不可或缺

  華人華僑融通中外文化,對住在國的社會、法律、風土人情了然於胸,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的合作中有獨特優勢,是「天然橋樑」。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國直接投資(FDI)60%以上來自海外僑胞(包括港澳台地區)。中國不少省份外資企業60%至70%為華商企業。

  如今,中國積極推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願與東亞國家共建海上絲綢之路,在這歷史關頭,華人華僑將繼續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東南亞大型華商企業在金融、貿易、製造業、房地產、農產品加工等方面有資源、有實力,還有人脈網絡,可為中國化解產能過剩「牽線搭橋」,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據估計,2011至2020年期間東南亞地區基建投資規模將達1.5萬億美元。中國國內企業與華商合作,在東南亞高鐵、公路、港口、能源建設等方面有選擇地加大投資,不僅將使中國企業「柳暗花明」,還將給東盟各國帶來互利雙贏的可喜結果。

  其次,東盟是中國重要海外工程承包市場,是雙邊合作的亮點。2011年,中國企業在東盟十國完成承包工程營業額165.8億美元,佔中國對外承包工程16%左右。東盟工業化、城鎮化和一體化所需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給工程承包預留了很大空間。

  華商企業應予政策傾斜

  再則,隨着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日益緊密,人民幣在東盟廣泛使用,已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區域性貨幣。據統計,從2009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開始至2013年6月底,中國與東盟人民幣跨境結算累計已超過1.12萬億元,且逐年增加。中國與東盟地區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達1.4萬億元以上。

  東南亞華商在東盟經濟、金融行業佔有重要位置,在中國國內也有大量投資,因此,在中國與東盟的貿易中佔據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均是如此。如果中國政府對華商企業給予適當政策傾斜,譬如允許建立華商銀行等,充分發揮他們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的「橋樑」和「管道」作用,人民幣區域化的腳步將走得更快、更穩。

  最後,東亞合作越深入,越需智力支撐,需要新的思路和想法。東南亞包括港澳台地區有眾多華人智庫和專家學者。中國需要挖掘這個智力寶庫,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為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中國期待東亞合作系列峰會像APEC北京峰會一樣,取得豐碩成果。加強東亞合作和經濟一體化是中國體現睦鄰、富鄰、互利共贏政策和與鄰國建立命運共同體戰略構想的應有之義,東盟各國對此也是歡迎和支持的。中國經濟肯定將繼續穩步向前,東盟經濟增長同樣前景光明,雙方增進合作利在各國、惠及世界。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