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香港資本市場近期氣氛明顯好轉,展現出強勁動能。恒指在今年首季累漲3059點,升幅高達15.3%,領先全球。首季新股集資額按年增2.9倍至182億元,全球排名第四。德勤最新預期,今年香港將有80隻新股上市,總集資金額1300億至1500億元,相信全年集資排名可爭取三甲。這些數字顯示大量投資者和資金正湧入香港,本港IPO市場重煥活力。新一輪復蘇浪潮中,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重新評估,加大其投資組合的配置額度,而內地出台的包括支持企業「A+H」上市等一系列措施,不僅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亦在制度創新與戰略定位層面,提升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香港充分發揮「內聯外通」的優勢,構建「雙循環」戰略節點,協助更多內地企業對接全球資源,以及吸引國際投資者加碼投資國家和香港,必然大有可為、前景無限。
今年以來,香港市場積極向好,近期已有多家大行指出,全球資金正在流入港股及內地A股市場,證明國際資金信任香港的金融基礎設施、監管框架,以及與內地和全球的長期互聯互通。對中國資產的信心、對香港作為風險緩衝區的認可,成為港股復蘇的核心驅動力。正如有投資者指出,香港是一個穩定、具可預測性、營商環境理想的城市,並希望透過香港這個平台,探索更多到內地和區內的投資機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表示,國際投資者擔心低配香港及內地市場「執輸」,正在急於補倉。
在國際資本以真金實銀踐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以及內地企業積極「走出去」的雙向需求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IPO市場風生水起。首季共完成15宗IPO,其中6宗IPO的集資額超過了10億元。畢馬威稱,增長勢頭亦反映在IPO申請數量上,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2024年年底86家有顯著增加。
值得指出的是,「A+H」上市模式日益受到青睞,首次提交申請的內地企業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A股上市公司,而且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呈現結構性升級,生物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經濟企業佔比超過60%。例如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通過「A+H」架構實現雙重上市,既利用A股市場內地資金對行業龍頭的估值偏好,又通過港股對接全球資本、增強國際影響力,形成雙向賦能。而內地創科發展強勁,DeepSeek等提振了全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當中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機遇,也是國際資本所追求,可謂一拍即合。
香港市場創新動能持續釋放,有賴中央近期持續推出提振經濟措施,推動經濟及市場氣氛回穩,以及堅定支持香港金融發展。中國證監會公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為港股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隨着內地加快審批境外上市申請,可能推動中資發行人雙重上市,香港IPO規模有望持續增長。在「A+H」模式的催化下,通過香港的國際化平台,令更多內地企業對接全球資源,更多國際資本經由本港進入內地新經濟領域,香港「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將更為凸顯,並在其中收穫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