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綠桃溪岸,碧水長流赤子心。3月28日至30日,永春縣舉辦第四期「返永走親」活動,邀請原駐村(掛職)幹部重返故地,通過座談交流、項目認領、結對幫帶等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原駐村幹部與現任駐村幹部簽署結對協議
項目結親共建
活動期間,永春縣發布「我為鄉村振興辦件事」認領項目,新增63個項目,涉及資金超3000萬元。原駐村幹部以「榮譽村長」或鄉村振興導師身份,發揮資源與經驗優勢,推動鄉村發展從「短期幫扶」邁向「長效共建」。
校地合作成為亮點之一。在桃城鎮花石社區,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永春分院正式掛牌。這一項目由閩江學院創新創業創造學院副院長、原省派蓬壺鎮麗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林映平等人「搭橋引路」,校地雙方將重點圍繞鄉村產業振興、規劃設計、人才培育等領域開展工作,打造校地人才溝通交流、信息共享、資源對接、技術攻堅的平台,推動全縣鄉村振興提檔升級。
新老結對幫帶
為破解駐村經驗「斷檔」難題,永春縣創新推出「導師幫帶制」,從原駐村幹部中擇優選聘14名導師,與目前在崗的省派、市派駐村幹部簽署結對協議,通過「傳經驗、教方法」的「結對子」方式,助力現任駐村幹部少走「彎路」。泉州師範學院體育學院黨委書記、原省派東關鎮東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鄭少君分享:「駐村就是要真抓實幹,不帶半點私心。」現任桃城鎮姜蓮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練繼發感慨:「前輩的經驗啟發了工作新思路,對我受益匪淺。」
鄉村結緣續情
一朝駐村經歷,一生永春情緣。活動中,原駐村(掛職)幹部深入永春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項目、魁星書院和達埔鎮新瓊村等地走訪考察,見證鄉村巨變。達埔鎮新瓊村黨總支書記潘文兵提到,華僑大學設備處副處長、原駐村幹部劉朝民駐村結束後後仍多次回村,為村民謀項目、解難題,「這份牽掛是鄉村全面振興最持久的養分」。
下洋鎮塗山村距離縣城近80公里,泉州市委宣傳部新聞科一級主任科員杜成梁跋涉返村,與村「兩委」幹部暢談村莊變化,圍繞「村民如何增收」「如何壯大集體經濟」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幫助理清發展思路,進一步做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越來越多的原駐村(掛職)幹部重返永春,進一步打開各領域交融與合作的大門。永春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黃永炎表示,「返永走親」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實踐,通過制度化、常態化推進,凝聚人才、資金、信息等資源反哺鄉村,形成「認領一個項目、激活一片區域」的鏈式效應。未來,永春將繼續深化「親情接力」,增進「親情紐帶」,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張繁榮 許澤龍 孫杰鵬)
頂圖:永春縣舉辦第四期原駐村(掛職)幹部「返永走親」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