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今午(2日)公布《學生健康服務2023/24學年周年健康報告》,大約25.7萬名小學生,以及17.3萬名中學生,於2023/24學年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署方呼籲尚未報名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學生,可以透過學校或直接於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報名。
衞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張竹君表示,雖然中小學生超重(包括肥胖)普遍率改善,小學生超重的普遍率改善,下降至16.4%,為2014至2015學年以來最低,而中學生則維持在20%的高水平,接近9成學童進食水果和蔬菜量不足,超過九成學童的體能活動同樣不足,使用電子屏幕時間長,配戴眼鏡比例普遍。
張竹君指出,中學生超重、包括有肥胖症狀比率過去10年未有太大改善,形容情況「唔係特別理想」。至於小學生方面,超重的普遍率改善,下降至16.4%,為2014至2015學年以來最低。飲食方面,張竹君稱,衛生署建議6至11歲學童,每天進食最少兩份蔬菜和兩份水果,12至17歲青少年,每天進食最少三份蔬菜和兩份水果。
針對使用電子屏幕時間長的問題,張竹君指,衞生署建議6至12歲小學生,應該限制每天花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12至18歲中學生則應該學習有效管理時間,假如因為學習需要,而不能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也應該定時休息,限制屏幕使用時間,除了可以跟隨「20-20-20」護眼守則,例如每20分鐘,遠望最少20呎外景物,作最少20秒休息;也可以採取「30-40-50」原則,閱讀時,眼睛和智能電話距離最少30厘米,與平板電腦距離最少40厘米,與電腦距離最少50厘米。
在心理社交健康方面,在過去12個月,整體有2.2%和1%的學生,曾經計劃自殺和試圖自殺,有1.4%學生獲轉介至健康評估服務的臨床心理學家、醫管局轄下的診所或機構,以作進一步評估和處理心理和行為問題。張竹君表示,由於是學生自行填寫有關健康行為,以及心理社交健康的健康評估問卷,統計數字不一定反映真實情況;加上近年問卷題目無太大變化,趨勢亦與往年差不多。
此外,今屆中學文憑試剛剛開考,衞生署已將心理健康的資訊和貼士,上載到學生健康服務及YouthCan網站,讓教師、學生、家長參考。
衞生署又作出呼籲,建議學校參與「全校園健康計劃」,逐步成為「健康促進學校」,截至今年3月,一共有766間學校參與計劃,覆蓋率大約65%。(記者/攝影 葉家亨)
圖説:張竹君呼籲尚未報名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學生,可以透過學校或直接於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