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澄清,網上流傳的「監管部門指導上市公司1月15號之前釋放全部利空」等消息都是謠言,已依法追查消息來源,並將依法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股市謠言的行為,持續淨化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環境。
這不是監管部門第一次對資本市場謠言「出手」。近年來,隨着自媒體、直播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利用網絡、直播平台等傳播資本市場謠言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通報一起「股市小作文」謠言案例,並處置造謠傳謠賬號。又如,2024年9月,公安機關依法查處一起自媒體運營人員惡意編造涉轉融通謠言進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的案件。第一時間澄清、查找切斷謠言傳播源頭、依法處置相關賬號和人員、開展「清朗」「淨網」等專項行動……監管部門對資本市場謠言的「零容忍」,彰顯了淨化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環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堅決態度。
資本市場是一個「信息+信心」的市場,不實謠言、帶節奏的「小作文」會嚴重誤導投資者的判斷,扭曲資本市場價格信號,影響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極大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打擊資本市場謠言,及時懲治至關重要,有效防範也同樣關鍵。
更精準有效地防範打擊資本市場謠言,有必要「追根溯源」。一篇篇「股市小作文」的誕生,絕非只是惡搞,背後是「無利不起早」,有的甚至已經形成了非法的利益產業鏈。結合近年來的處罰判決及網絡熱點情況分析,我們梳理了幾類值得重點關注的資本市場典型非法信息傳播案例:
一是散播虛假信息。比如部分投資者在網站發布虛假政策信息,蠱惑其他投資者交易,擾亂市場秩序,並從中非法獲益。
二是違規點評薦股。比如一些網絡大V直接或變相推薦股票,誘騙投資者購買該公司股票,幫助相關人士獲利。
三是跟風炒作熱點。比如一些自媒體跟風傳播謠言、炒作不實熱點,獲取關注和流量,並收取直播打賞、感謝費等,謀取不正當利益。
四是非法提供諮詢。比如一些賬號在不具備證券投資諮詢從業資格及業務資質的情況下,通過微博、微信提供推薦個股、預測行情、指導操作等證券諮詢服務,並組建投資諮詢群,收取會員費等。
認清這些違法傳播現象背後的利益鏈條,不僅有利於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防範,也有利於相關各方「對症下藥」、精準施力。
當然,加強監管、嚴厲打擊不是「一刀切」,還要進一步鼓勵相關信息傳播者在合法合規前提下,充分發揮貼近性等優勢,製造傳播優質財經科普內容,從根本上壓縮非法信息的網絡傳播空間,共同營造一個更加清朗的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