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前正面臨嚴峻的固體廢物處理問題,現有的堆填區即將飽和,為有效解決垃圾處理難題,政府決定興建焚化爐。焚化爐可大幅降低垃圾體積,並能轉廢為能,發電供應城市。預計香港首座大型焚化爐設施,香港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即I·PARK1 [源·島],將在2025年落成並啟用。今日(23日),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世榮受邀參觀深圳能源旗下,位於深圳龍崗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
在參觀過程中,李世榮表示垃圾焚燒處理廠的整個處理流程高度自動化、智慧化,垃圾從運輸進廠到焚燒發電,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監控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這裏,垃圾不再是令人頭痛的污染源,而是通過焚燒轉化為清潔的電能,供給城市的千家萬戶,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參觀後,李世榮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快香港第三座焚化設施的規劃興建,在規劃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廠區周邊的環境相容性。採用先進的焚燒技術和環保設備,確保尾氣排放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最嚴格的標準,消除市民對於環境污染的擔憂。
二是要注重多功能的融合,可以效仿深圳,將公共休閑和公眾教育融入其中。例如,打造屋頂花園、休閑步道等公共空間,供市民休閑娛樂;建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環保教育中心,通過互動展示、科普講座等形式,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支持率。
三是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大灣區城市可以共同投資、合作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問題。積極探討合理利用大灣區內的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實現資源的共用與互補,共同應對城市固體廢物的挑戰。同時,香港還可以與大灣區城市共建共用轉廢為能設施及循環生態圈,着力發展電動車電池回收,汽車、船隻拆卸等可循環再造產業,服務整個大灣區。
總括而言,李世榮說,內地在這方面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香港在建設同類型設施時,應充分吸收其先進理念和成熟技術,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區域合作,打造出具有香港特色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和大灣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李世榮希望在解決垃圾處理問題的同時,提升城市的整體環境質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質,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成就「無廢」灣區。(民建聯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