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為尖沙咀天文台總部興建副樓(下稱「副樓」),並就工程計劃徵詢委員意見,工程造價約6.375億元。
環境及生態局指出,擬議工程計劃是在天文台總部現有露天停車場及其附近位置興建副樓及進行相關工程,工程項目用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擬議工程計劃範圍包括興建一座四層高的副樓。其主要設施包括:綜合預警中心,氣象數據及電腦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衞星及雷達中心,氣象儀器校準實驗室及電子儀器工場,新聞發布中心,公眾教育資源中心及展覽廊,部門辦公室,供輪班員工使用的休息室,及附屬設施,包括供副樓使用的露天停車位等。
此外,副樓興建計劃亦包括翻新現有的「紅屋」成為天文台歷史室,以及修建符合現行相關法例及規例要求的緊急車輛通道。
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擬議工程計劃的工程費用初步估算約為6.375億元。
綜合預警中心可善用大數據及AI 提升風險評估能力
環境及生態局解釋,擬建的綜合預警中心可加強天氣服務,以應對極端天氣及其他災害。中心可善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提升極端天氣的預警及風險評估能力,加強有關熱帶氣旋及暴雨等惡劣天氣事件的監測、預報和預警服務,支援相關政府部門快速採取應變措施。
預警中心會以綜合方式提供天氣及海洋預報和預警、輻射監測和評估、地震監測和海嘯警報等服務,以便更有效率地協調各類由天文台提供而且與公眾安全相關的預警服務,提升社會應對極端天氣及其他災害的準備和應變能力。
至於氣象數據及電腦中心,環境及生態局指,隨着服務範圍的擴展,天文台需要處理的氣象數據量在過去30年間增長超過100萬倍。當中大部分為本地及鄰近地區(包括大灣區)的氣象觀測數據,以及由電腦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及人工智能系統輸出的數據。為有效地處理及儲存龐大的數據量,天文台持續增加電腦設備。
天文台計劃在擬建的副樓設立一個氣象數據及電腦中心,以提供足夠的空間及合適的環境,妥善設置所需電腦硬件及與其相關的設施,包括伺服器、不間斷電源設備和其他備用設施,及為加強天氣服務應對極端天氣及其他災害所需的設施。
環境及生態局又指,天文台計劃在擬建的副樓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衞星及雷達中心,用以容納接收、處理及顯示各種雷達及衞星數據的設備,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惡劣天氣監測及預警,落實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目標。
天文台計劃在擬建的副樓內設立新聞發布中心,以加強信息發放,亦可供傳媒進行採訪。其餘時段則可用作舉辦公開講座等用途;天文台並計劃設立一個專門製作天氣節目及「氣象冷知識」等公眾教育節目的錄影室,以回應市民對高質素天氣節目的需求。
極端天氣情況越趨頻繁 工程有逼切需要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受全球暖化影響,極端天氣情況越趨頻繁。近年的超強颱風天鴿、山竹、蘇拉和2023年9月的世紀暴雨等極端天氣將更頻繁地影響香港,而且其影響程度或會更高。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善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進一步提高針對極端天氣下的氣象預測預警及相關風險的評估能力。
環境及生態局指,假若副樓項目未能成功落實,天文台將不能設立綜合預警中心和氣象數據及電腦中心,將嚴重窒礙研發利用新科技的預報系統,亦難以提升針對極端天氣的預測預警能力,對保障公眾安全有影響。因此,興建副樓是刻不容緩。
環境及生態局認為,副樓提供所需的空間及設施亦會加強及推動與內地、區域及國際合作,以鞏固天文台作為區域及國際氣象發展中心的地位,並可盡快落實國家政策的工作,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及設立「一帶一路國家氣象培訓中心」。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在籌劃及推展項目的不同階段,當局已透過不同渠道諮詢油尖旺區議會轄下的委員會及附近社區,包括尖沙咀街坊褔利會、附近教堂、商場、商業大廈、酒店及居民代表。當局會在推展擬議工程計劃期間繼續與相關人士保持溝通,盡量減少工程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
環境及生態局指,如獲環境事務委員會支持,當局下一步會提交擬議工程計劃予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審議,以及向財務委員會(財委會)申請撥款。撥款獲批後,當局會隨即展開有關工程,目標是約在4年內完工。當局只會在獲得財委會批准撥款後,才批出有關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