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在廣東省東莞市實地走訪。採風團30多名記者先後走訪了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香港—東莞國際空港中心、巨正源股份有限公司及東莞市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了解了東莞「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的現狀,莞港合作的新模式,其中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在科研攻關能力走在全球前列,引入港澳多所高校攜財力、人力及物力聯合推進科研攻關,拓寬粵港澳科研合作的新空間、新渠道。
攜手港澳高校科研攻關
採訪團在東莞走訪的首站便是中國散裂中子源,了解散裂中子源的立項建設過程、建築分區、科學設施功能、園區未來規劃,以及其工作原理和重要戰略意義。
據悉,自2018年投入運行以來,散裂中子源持續穩定高效運行,已完成12輪開放,每年運行時間超過5000小時,時長和效率都處於國際同類裝置的領先水平。目前已完成了超過1700個科研課題,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學成果,如鋰離子電池特性、太陽能電池結構、稀土磁性、新型高溫超導、量子材料、功能薄膜、高強合金、芯片單粒子效應等,為國家諸多領域的戰略需求和高科技產業提供關鍵的研究平台。在粵港澳大灣區,散裂中子源建設了8台合作譜儀,已經陸續投入運行。
中國散裂中子源有「超級顯微鏡」之稱,越來越多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及眾多海外的科研人士在這裏進行科研攻關。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俊榮透露,中國散裂中子源全球註冊用戶超過7000多人次,其中港澳用戶佔一成,粵港澳在科研領域合作空間廣闊;目前散裂中子源一年的實驗課題約400項目,香港地區佔到14%左右;此外,散裂中子源目前已建成多台合作譜儀,其中多物理譜儀是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共同建設的國內首台中子全散射譜儀,是粵港科技合作、協同創新的典範。多物理譜儀也是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上建成的第一台合作譜儀。多物理譜儀也為先後成立的「中國科學院-香港地區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和「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提供了關鍵支撐。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鑲嵌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展廳的一行大字,展示了材料實驗室的特殊性、重要性。
據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於2017年12月22日啟動建設,2018年4月完成註冊,是廣東省第一批省實驗室之一,布局有前沿科學研究、公共技術平台和大科學裝置、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四大核心板塊,探索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定位於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
目前,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孵化且實現產業化的公司有30多家,採訪團還走訪了其中的代表——中科卓異環境公司。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孔陶瓷團隊打破西方國家技術封鎖,開發出高性能多孔碳化硅陶瓷材料,成立產業化公司中科卓異環境科技(東莞)有限公司(下稱「卓異環境」),並率先實現國內多孔介質燃燒(PMC)技術的商業應用,開發出應用於各個工業領域的多孔介質燃燒系統及裝備。
目前,卓異環境與中石油、中石化、福耀集團、寶鋼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莞港產業合作進階升級
除了參觀大科學裝置,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下稱「空港中心」)讓採訪團看到了莞港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
據悉,空港中心橫跨內地與香港兩個關貿區,是全球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跨境海空聯運項目。自2023年4月正式運行以來,空港中心通過深化粵港兩地互聯互通、促進優勢互補,為香港貿易中心發展注入新動能。截至目前,空港中心進出口貨值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子類中間品佔比達到70%,已累計服務企業651家,進出口商品種類擴大到738種,貨運量達9984.46噸。「由於空港中心引用了香港航空安全的制度,所以貨物在這裏就按照香港國際機場對產品的要求。貨主只要將貨物交到這裏,就跟交到香港國際機場一樣。」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貨運及後勤總經理(東莞)郭鴻寧如是說。
疫情期間,熔噴布成為重要防疫物資,且供不應求。彼時,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巨正源」)研發的熔噴布粒料迅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展現了莞企的科研實力,也體現了東莞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在該公司採訪期間,公司安排採訪團一行參觀了生產基地。
巨正源是廣東省內最大的聚丙烯生產商,其廣泛的用途,聚丙烯被業界比喻為「工業大米」,已成為食品包裝、醫衛、汽車、玩具等多個領域廣泛使用的必備原材料。「目前主要的客戶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填補華南地區聚丙烯需求缺口。同時巨正源也在向外出口,比如東南亞、南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量逐年提高,去年是1.37萬噸,今年預計可以超過5萬噸。」巨正源董事長何文忠表示。
當下,香港正布局氫能巴士。何文忠透露,巨正源正與香港城巴公司洽談合作,相關商務協議已進入簽訂階段,未來氫能供港價格會和供應廣東本地一樣。(記者 冷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