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協會(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傅孟琳(Margaret Franklin)近日在上海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近20萬名CFA持證人中,有9000名中國成員。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持證人的數量還會繼續增長,中國仍然是CFA最大的候選人市場。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傅孟琳認為,隨着金融業轉型升級,從長遠看,金融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職業選擇。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人才和投資人才的數量也不斷增長。對於CFA考試全球生態系統而言,中國是重要的市場。
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發展,CFA協會正不斷嘗試本土化策略。傅孟琳介紹,到2025年,CFA協會將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私人市場推出財富管理相關的知識產品,也將探索如何把全球項目在特定市場進行本地化的能力,中國將成為首批試點市場之一。
她進一步解釋,本地化能力在中國市場非常重要,中國在CFA協會全球化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傅孟琳透露,CFA協會正在開發知識產品應用語言的本地化能力,比如在適當的知識產品中添加中文。「並不是所有全球性技能都需要用英語來完成,本地化語言也是我們考慮的方向。除了中國,我們也計劃在其他市場推進語言本地化,比如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法語等。」
傅孟琳觀察到,中國政府非常認可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將經濟發展的大方向與建設強大的人才儲備進行強關聯。「中國一系列的舉動和方向政策都說明,金融和經濟發展關係,不僅是讓金融為了金融行業自身而發展,而是讓金融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重視可持續發展,這也讓傅孟琳看到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她認為,中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既有相關的政策支持,也有強大的人才儲備和人才培養機制。CFA協會近幾年也非常關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建設,不僅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相關內容納入CFA考試和課程,也針對更為廣泛的人群開發了系列知識類產品。
談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時,傅孟琳表示,上海是成熟的金融市場,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她強調,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基礎是人才培養,當金融中心能吸引眾多優秀的金融人才時,便有了光環效應,這能夠從多方面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的品牌。「以金融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為例,通過人才聚集以及利用金融工具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將有利於上海進一步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