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生物進化史上最著名的活化石之一。」暑期,奕辰和朋友專程在微信小程序上報名,參加深圳博物館「熊貓時代」研學活動;暑期亮相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的《長安三萬里》互動體驗展,也吸引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來觀展研學……暑期,深圳學子投身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科技、實踐等研學活動中,讓這個假期「研味兒」十足。
家住深圳羅湖的李悅表示,今年暑假給孩子挑選的西安「長安十二時辰研學營」很不錯。這次研學設計了《古城牆下的守衛者》《絲綢之路》《大明宮的朝會》等5個故事,孩子們擔任團隊角色,在情境體驗中完成LDP領袖訓練課程。為了打好基礎,出發前孩子還按推薦閱讀了《絲綢之路》《秦兵馬俑》《博物館裏的周秦漢唐》等書籍,無縫銜接後面的研學內容。
在一家科技企業工作的蔡先生今年暑假為孩子選擇了家庭親子研學遊。蔡先生直言,「在孩子的主導下進行研學旅行,跟着孩子的腳步有了不少新奇發現。」今年暑假,像蔡先生一樣轉向「自助研學遊」的市民不少。李女士告訴記者:「暑假到北京遛娃,故宮、國家博物館沒約到,卻幸運地挖掘到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印刷博物館、恭王府博物館等『研學寶地』,孩子一路拍照拍視頻,還做筆記,收穫滿滿。」
暑假前夕,深圳市教科院啟動「走讀深圳」研學實踐成果評選活動。暑假伊始,深大、南科大、哈工大(深圳)、港中大(深圳)等高校紛紛公布暑期開放時間,幾乎同時,全市133家景區和文化場館全面取消預約,為孩子們的「微研學」添了一把助燃劑。家住深圳福田的白女士和女兒陽陽專門設計了一份「研學地圖」,根據活動信息,按圖打卡研學。
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博物館館長楊鈺哲介紹,深圳擁有豐富的研學資源,適宜開展人文研學、歷史研學、科創研學、產業研學、自然研學等。
南科大教育集團(南山)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唐曉勇認為,研學作為一種非正式環境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學習環境以及學習內容都有其獨特性,有助於啟發兒童在真實世界中去合作探究、去發現,探索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集體的關係,實現全身心釋放。(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麗/文 胡蕾/圖)
圖説:「百千萬工程」暑期研學營裏,孩子們學習各種知識,其中就有學做雞仔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