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灣區新「西」望③丨齒轉輪動:深中通道將給粵西地區帶來什麼?

灣區新「西」望③丨齒轉輪動:深中通道將給粵西地區帶來什麼?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6-30 10:08:21 來源:察理思特

 今天,全世界的目光,落在珠江口。

 伶仃洋上,深中大橋佇立在珠江口壯麗的海天一色中。今天通車後,它與黃埔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4座大橋相伴,進一步撐起大灣區的發展架構,大幅增強整體發展和輻射能級。

 深中通道的開通,不僅能夠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時空距離,更能為大灣區城市群融合共生提供助力。對這座建設歷時7年、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翹首以盼的,不只有珠江口的東西兩岸。一直着力「融珠入灣」的湛江、茂名、陽江三城,更是對深中通道滿懷期待。

 命運的齒輪」轉動:

 粵西機遇來了

 在地圖上向西看去,南海之濱的陽江、茂名、湛江,組成了粵西地區。長期以來,粵西遠離珠三角核心區域,存在感不高,省內GDP排名也不甚亮眼。但是,粵西早年闖蕩深圳的人可不在少數,尤其在建築裝修行業,帶着「水煙筒」的湛江師傅一度質量和信譽的保證。粵西地區與深圳地緣相近、文脈相親,秉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在「融珠入灣」的發展指引下,粵西已經「悶聲」走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之路。而深中通道的開通,將為粵西地區與深圳的互動和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位於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三大戰略支點的湛江,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海鮮美食與海濱風光對外地遊客有着極高的吸引力,同時還坐擁綠色鋼鐵、綠色石化、智能汽車、海洋漁牧等產業。茂名以綠色石化、現代農業與食品、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港口物流、精密儀器設備等產業為支柱,陽江則以合金材料、裝備製造、綠色能源等產業為重點。這些當地特色及支柱產業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也為承接大灣區的產業轉移奠定了土地、能源、原材料、科研創新等方面的基礎。

640 (2).jpg

 這片廣袤土地,在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的背景下,對這條跨海通道,還有即將到來的機遇,有着相同的期待。2023年開春,廣東發布《關於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將「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產業融合、協同發展」作為總體要求。隨後,14個省級配套文件、15個地市承接產業轉移實施方案相繼出台,與《若干措施》共同構成了「1+14+15」政策體系。其中,《湛江市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實施方案》《茂名市高質量承接產業轉移實施方案》等系列措施方案,以文件形式,表明了粵西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延伸產業鏈、建立產業集群配套基地的魄力與雄心。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憑藉着「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大灣區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問世。據新華社報道,目前,大灣區擁有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也正在加快發展。高效、便捷的協同發展機制,是大灣區屢創佳績的原因之一,隨着深中通道等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協同發展的成功經驗還將延伸至更遠,粵西「命運的齒輪」,正隨着時空距離的縮短,而加速轉動。

 直通直達:

 粵西深圳雙向奔赴

 有東莞松山湖「珠玉在前」,來自大灣區的產業轉移與協同發展,對承接城市來說有着天然的、巨大的吸引力。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粵西一直在緊抓機遇。

 此前,湛江已與深圳攜手,在產業園區建設、產業轉移、產業鏈現代化等方面進行合作,推動了產業集群發展,深圳經驗為湛江帶去了全新業態。來自深圳的海洋科技、漁業探測、電子製造、文旅等產業力量先後入駐湛江,雙方合作共建深圳南山(湛江)高新產業園,發展「飛地經濟」,推動了高附加值產業向粵西地區的有序轉移,帶動了湛江當地農業、海洋等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湛江港40萬噸級的航道建設、湛江港至深圳港的集裝箱內貿航線和內外貿同船航線,也為深圳建設世界級集裝箱樞紐強港提供了強力支持。

 來自深圳、以漁業生產養殖為主要發展方向的紫貝科技,也在2023年6月通過湛江灣實驗室的引入而落戶湛江,為湛江提供海洋漁業生產養殖賦能及智慧漁業方案。紫貝科技副總經理蔡爵表示,「深中通道的開通,能更好地促進粵西和粵中,甚至粵東更加緊密的交互。對於溝通協助,包括後期的供應鏈流通,以及新零售都有比較大的幫助。」

640 (3).jpg

 作為大灣區能源與原材料供應基地之一,近年來,茂名對傳統石油化工產業進行節能降碳改造,提出聚焦發展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戰略性主導產業。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茂名立足於自身的資源、產業優勢,提出「因地制宜重點承接發展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與金屬加工、現代輕工、現代農業和食品、生物醫藥與健康、汽車製造、數字與信息、安全應急和環保等十大產業和臨空經濟、總部經濟」。在深中通道開通之際,茂名憑藉產業基礎紮實雄厚、土地開發空間大、投資要素成本低的優勢,結合工業用地、科技創新、人才引進、企業發展等方面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展現出打造高質量承接產業轉移「優選地」的誠意與決心。

 「深中通道通車後,和珠江口西岸城市一樣,從茂名前往深圳將不用繞行南沙和東莞,大大縮短了茂名與深圳的通勤時間,交通量也將逐步提高。此外,深湛鐵路江門至茂名段的建成通車,填補了茂名無高快速鐵路通達的空白,茂名融入了大灣區2小時生活圈。深江鐵路建成通車後,茂名無需繞道廣州城區,可直通深圳西麗高鐵站和深圳機場,大大提高了茂名與深圳的通行效率。目前,茂名正圍繞『兩軸-兩個圈層』的城市布局,加快完善交通網絡,開展深圳至南寧高速公路茂名段的前期研究工作,進一步增加茂名與大灣區的快速聯繫通道,為茂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硬連接。」茂名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科科長盧武表示。

640 (4).jpg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在「灣+帶」聯動作用之下,陽江發展勢頭同樣頗為強勁。陽江堅持「融灣導向」,積極融入前海、河套、南沙、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先進材料和裝備製造三大千億級產業,培育發展超千億新能源產業集群,加快海上風電場建設,推動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輕工紡織等百億級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在海上風電、採礦業、裝備製造三個板塊的拉動下,陽江工業投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23年,陽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5%、增速連續8個月穩居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穩健增長。近年來,陽江通過打造海上風電全產業鏈,探索「海上風電+」融合開發新模式,重點打造的「4+4」現代產業體系極具陽江特色和競爭力,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先進材料、裝備製造、現代農業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輕工紡織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為「產業立市」全面起勢。陽江,正基於「中國刀剪之都」「中國調味品之都」「海絲名城」的歷史,加速崛起成為世界級的風電產業基地。

 深中通道通車,意味着粵西將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的現代海、陸、空交通運輸網絡,將更高程度地被納入大灣區輻射範圍當中,人流、物流、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加速流動,將極大地提升經濟效率。通車後,即使是最西端的湛江通往深圳也無需再繞行虎門大橋,公路通達時間將從以前的5個半小時縮短至4個小時左右。若再加上建成後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從江門到珠海金灣的通車時間還將縮短到30分鐘以內,粵西地區和大灣區之間的聯繫還將更密切。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執行所長王文博看來,深中通道的作用不僅在陸地上,還在空中。從粵西地區角度來看,更快捷地接入深圳機場,能夠大幅縮短貨物貨品的運輸時間,體積小、重量輕、貨值高的生物醫藥、3C電子、生鮮產品等適空產業也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後續經深圳機場運輸將迎來更快發展。與此同時,大灣區與周邊城市「前店後廠」「總部+基地」「前端+後台」「研發+製造」等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也將進一步通過這條跨海通道走出去,為當地帶來新的活力、新的可能。

 粵西文旅:

 迎來客源和升級可能

 除了特色的能源、產業稟賦之外,粵西豐富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做好了迎接大灣區賓客的準備。時空距離的縮短,將給彼此生活方式帶來新的變化。粵西在歷史上是百越文化與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輝映之地,不僅人文歷史資源積累頗豐,地方文化特色突出,受到當代人所歡迎的自然濱海風光更是盛名在外。深中通道的開通,意味着深圳都市圈在休閒度假方面,多了一個便捷的理想去處。據湛江市文廣旅體局產業科一級主任科員陳樂介紹,湛江將抓住這一機遇,進一步加強旅遊設施基礎建設,提升旅遊服務水平。比如與深圳華僑城等國際知名文旅集團合作,能夠為湛江帶去先進的旅遊管理理念與技術手段,推動湛江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共同打造高水平濱海旅遊目的地。

640 (5).jpg

 交通的便利有利於產業的轉移,交通的改善還能帶動城市功能的完善與提升。對於湛江、茂名、陽江來說,深中通道的開通,將帶來港口、物流、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從而有利於改善當地住房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深中通道的這一躍,連接的不僅是珠江口東西兩岸,更是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地區歷史性的跨越。湛江、茂名、陽江,秉持着歷史的根基,在這條跨海通道面前,書寫着自身對未來發展的信心與期許。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車,意味着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融灣成圈」:不僅區域內通行效率倍增,且與及周邊區域的經濟聯繫進一步增強,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迎來嶄新局面。廣東西部重要一極的粵西地區,將在交通物流銜接、產業發展輻射、科技創新接續、資源要素響應、生態環境涵養等方面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採寫丨李揚

責任編輯:趙桐曲 灣區新「西」望③丨齒轉輪動:深中通道將給粵西地區帶來什麼?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