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風從江上來:鎮江擁抱大灣區 「大棋局」中精準落子

風從江上來:鎮江擁抱大灣區 「大棋局」中精準落子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6-27 14:46:43 來源:香港商報網

    胸懷長江潮,揚帆大灣區。連日來,鎮江市政府組團在深圳走訪考察、會商洽談。進一步連接兩地要素資源,更好學習深圳、接軌深圳。

    選擇鎮江 投資大格局

    多重戰略疊加,將今天的鎮江推到了一個無法忽視的位置——長三角一體化的「中心地帶」,寧鎮揚一體化、南京都市圈「左右逢源」的「橋樑」。高鐵18分鐘到南京、1小時到上海、4小時到北京,周邊5座國際機場均在1.5小時內可達,「鐵公水航」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暢達,「打破城牆」地闊天寬。

    「融入南京、接力鎮江」,在句容經濟開發區,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連接南京馬群站和句容城區的句容站南京地鐵S6號線3年前建成通車,工作日通勤3.5萬人次左右,節假日、休息日經常超6萬人次;伴隨去年滬寧沿江高鐵的開通,高鐵句容站正式開站運營……「雙城」的界限早已模糊。

    《鎮江市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三單一庫」》不久前印發,在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鎮江將與寧、揚等有關方面加強協作,「2024年重點項目庫」已排出基礎設施、產業創新、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三大類共39個重點項目。

    上海和南京都是「高峰」,鎮江在大戰略中求發展,拉高自身「海拔」。選擇鎮江,將擁有一個融入區域協同發展、集聚優勢資源的重要支點。在南京都市圈中,鎮江是重要成員,距離南京最近、聯繫服務最緊、承接輻射最直接、共享資源最便捷、協同發展最有基礎。312國道寧鎮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將於今年底建成通車,鎮江與南京已經簽署《共建G312產業創新走廊框架協議》,一條走廊擔當重任,寧鎮產業圖譜「呼之欲出」,將形成更大範圍的產業集群效應。

2潤揚大橋 趙羽 攝.jpg

潤揚大橋(趙羽 攝)

    攜手鎮江 開拓新賽道

    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自然成為鎮江招引項目、交流學習的「最佳目的地」,雙方牽手聯姻的佳話不斷。

    2008年,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舉辦,鎮江從會上帶回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的「潮汛」,以一個航空鋁板合作項目為發端,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崛地而起,一條航空航天產業鏈從無到有、異軍突起。

    如今,瞄準藍天經濟,長三角城市紛紛圍繞中國商飛、中航商發布局配套產業鏈,鎮江這條不斷拉長的航空航天產業鏈,已經成為區域產業集群緊密協同、加速突圍的縮影,其中航空製造領域的「生態位」優勢更加凸顯:C919大飛機約90%的艙內飾件、50%的鋁材、50%的複合材料結構件、10%的零部件,以及通航運營等配套服務來自鎮江。

    華為、日豐、金斯瑞、天安智谷……多年來,涉及數字經濟、汽車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的灣區企業,逐漸成為鎮江推進產業強市戰略的支撐。鎮江積極把握灣區企業向外拓展、布局長三角市場的信號,續寫一段段合作佳話。

    這裏正在為灣區企業開闢嶄新賽道。鎮江深入實施「876」創新引領工程,以「新」謀局,以「質」競速,提出以創新引領新型電力裝備、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8條重點產業鏈再攀新高,推動新興產業壯大;以創新培育人工智能、新型儲能與氫能等7個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以創新推動冶金、眼鏡等6大產業轉型升級,為傳統產業賦能增效。

    從深圳出發來到鎮江經開區的遠信儲能團隊,短短數年時間,就迅速以技術、管理優勢,成為儲能行業新起之秀,去年一年,企業自主研發項目就超過20個。低空經濟、細胞與基因技術、前沿新材料,一批未來產業,正在等待灣區團隊來鎮「揭榜」,邁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到2025年,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到2030年,建成長三角科技創新重要節點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敢於定位便不懼落後,鎮江期待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雙向奔赴。

3.jpg

    加入鎮江 合夥贏未來

    縱觀「小三角」「大三角」組成的「三角棋局」,鎮江在當好「後花園」的同時,墾翻出一片片「新熱土」。

    營商環境力求「有規矩更有溫度」,文化氛圍堅持「崇尚創新、寬容失敗」——今年鎮江「新春第一會」上發出強烈信號,讓各類人才在鎮江都能找到賽道、站上舞台、盡展才華、實現抱負。

    對人才,鎮江有誠意更有方法,深入實施人才「鎮興」行動,每年新引進大專以上人才4萬人左右,居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第39位,列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第31位。在堅持「過緊日子」的當下, 鎮江對科技、人才經費支出只增不減,兌現「殺雞宰牛待客人」的承諾;鎮江編制重點產業科技招商圖譜,開展科技招商活動20多場,招引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將目光聚焦更多小塊頭的「潛力股」。

    來鎮江、拓市場,這裏新舞台。鎮江在江蘇率先啟動全市域開發園區整合優化提升工作,目前,已形成由10個主體開發區、11個輻射聯動園區、5個提級管理園區組成的「10+11+5」開發園區發展體系,全市域「一區多園」管理體制改革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綜合計算用地、用工、運輸、購房等各類要素,鎮江的生產生活成本稱得上滬寧線最低,宜居宜業的精彩程度從不打折:公共服務領域深度聯動,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文旅活動深度交流、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打破行政壁壘,人人都是「主角」。

    擁抱大灣區,融入長三角,鎮江再度啟程,用更廣闊的戰略視野找準「大灣區所向」與「鎮江所長」的交匯點,以共贏姿態擁抱機遇,每翻開一頁,都是新篇。

責任編輯:嚴燕紅 風從江上來:鎮江擁抱大灣區 「大棋局」中精準落子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