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以賽為媒 2024觀瀾河龍舟賽既傳統又國際

以賽為媒 2024觀瀾河龍舟賽既傳統又國際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6-25 12:08:20 來源:香港商報網

 龍舟文化,生生不息。自古以來,「端午賽龍舟」就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吉祥的喜慶色彩、極高的觀賞價值,深受海內外華人喜愛,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深圳龍華賽龍舟的習俗也由來已久,距今有180餘年歷史。觀瀾河龍舟賽不僅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展現了特區人民自強不息、拚搏奮進的精神風貌。特別是今年,賽事以「龍」為主元素亮相新IP。龍牌代表賽事,以彩色龍頭為主體,寓意龍年好彩頭,祥龍圖騰象徵着群眾文化體育蒸蒸日上、繁榮興旺。

 鼓聲四起,群「龍」競逐。

 疾馳的龍舟、飛濺的浪花、觀眾的熱情吶喊……一年一度的品牌體育盛宴觀瀾河龍舟賽如約而至,6月24日,2024年深圳市觀瀾河龍舟賽決賽正式角逐。

79c7125e58a5c01da6e14062294a2a0.jpg

 百舸競渡 逐浪龍華

 雲旗獵獵,擊鼓催征。今年,66支隊伍、上千名運動員集結觀瀾河,上演一場場「激情與速度」的較量。經過激烈角逐,陽江博賀龍舟隊奪得公開組第一名,廣州市海珠區龍舟協會龍舟隊、東莞市中堂鎮潢涌老友龍舟俱樂部分別奪得第二名、第三名;大浪酷YOUNG龍舟隊奪得機關企事業組第一名,龍華消防救援大隊龍舟隊、大浪消防龍舟隊分別奪得機關企事業組第二名、第三名;觀湖街道松元廈振能龍舟隊奪得社區組第一名,福城街道桔塘社區龍舟隊、福城街道錦綉觀園龍舟隊分別奪得社區組第二名、第三名。

 龍舟競渡,是激情,是拚搏,是奮鬥。這與深圳龍華區所倡導的「無奮鬥、不龍華」精神高度契合。「賽龍舟」作為龍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賽事,曾經以紀念、祈福為主。而今成為品牌賽事的觀瀾河龍舟賽以本土與國際化雙向發展為特色,與時代碰撞激蕩出新活力,逐漸划出「國際範」。

46221959a1d48b28287322d751b9e04.jpg

 觀瀾河畔「賽龍舟」,看的不僅是龍舟健兒競速度、賽激情,更應看到團結拚搏、乘風破浪、敢於爭先的內核精神。這也正是「無奮鬥,不龍華」的真實寫照,是龍華最鮮明的標識和最深沉的底色。貫穿過去與未來,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觀瀾河孕育現代城市文明龍華人

 有人說,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它順流而下,與逆流而上的現代文明以最好的相遇方式,孕育了現代城市文明。

 近年來,深圳龍華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部署,把綠美龍華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同時,持續健全水污染治理工作體系,以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為保障觀瀾河流域河流生態流量、構建河湖生態系統奠定了良好基礎。如今,觀瀾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一幅美妙的生態圖畫在觀瀾河中游展開,這是「百千萬工程」在龍華走深走實,形成鮮活實踐的生動註腳。

 如今的觀瀾河波濤依舊,水清岸綠,花樹繽紛,被定義為深圳中部發展軸上的生態文化走廊,更是龍華市民茶餘飯後放鬆休閒的生活花園。未來,已然成為都市核心區生態文化「城市名片」。

 它作為龍華人民的母親河,自南向北穿城而過,見證了龍華的發展和興旺。因河而興的龍華,逐漸形成集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多元文化交融匯集之地,傳承了自古就有的端午節「賽龍舟」習俗,延續至今180餘年。

 品牌賽事與龍華元素相得益彰

 然而此次的龍舟賽,從「村賽」「區賽」再到國際化品牌賽事,在發展長河中,觀瀾龍舟賽得以傳承,並不斷創新賽事形式,打響了品牌賽事之名。

0cd4ddb13d5804525864eed1ccbbc71.jpg

 自2010年,首屆「觀瀾盃」重新走進大眾生活後,每一年,觀瀾河龍舟賽都有新的變化,而最明顯的莫過於「國際化」特色。2014年,融合傳統賽事與本土文化元素打造龍舟文化節;2017年,海內外24支龍舟隊齊聚觀瀾河,拉開深圳規模最大的龍舟賽序幕。盛大的賽事規模和精彩的文化配套活動,讓觀瀾河龍舟賽拿下了「深圳市十大本土品牌賽事」稱號;2023年,觀瀾河龍舟賽全新升級為深圳市龍舟文化藝術節觀瀾河龍舟賽,以「百舸競渡·奮進龍華」為主題,呈現出全市規模最大、最具國際性、配套活動最豐富的賽龍舟盛宴,並獲得了2023年深圳市「十大特色體育賽事」。

 作為龍華最具特色的品牌賽事之一,觀瀾河龍舟賽也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深度挖掘「體育+文化」「體育+科技」「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潛力,促進賽事流量撬動消費增量。

8737a8419221e09ea10e7021a03357e.jpg

 「此次我們以招商引資形式聯動本土企業與旅遊資源,推出市集活動,吸引涵蓋體育娛樂、住宿餐飲、旅遊景點等領域的10家企業共同煥發賽事經濟引力。」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賽事還與產業「牽手」,推出系列與龍舟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包括龍牌、龍鏈、龍糕、龍章、龍扇等,豐富龍舟賽內涵之餘也進一步加深市民遊客對龍舟文化的認可與喜愛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賽事設計以「龍」為主元素。龍牌代表賽事,以彩色龍頭為主體,寓意龍年好彩頭,祥龍圖騰象徵着群眾文化體育蒸蒸日上、繁榮興旺。龍牌背面刻印着賽事名稱及獎項,代表着屬於勝利隊伍的榮耀。龍鏈歸於生活,金色雙龍戲珠的設計時尚大方,代表着相互合作和共同奮鬥的正能量。雙龍含着的珍珠是頸鏈的中心,正如深圳中軸的龍華,如一顆耀眼珍珠寓意着繁榮和好運。龍頭下面掛着一個刻有「百舸競渡·奮進龍華」八個字的金色吊墜,這是賽事一脈相承的主題,象徵着龍舟文化初心不變。

 「文體商旅」融合發展合奏交響曲

 當下,越來越多地方開始挖掘龍舟文化,並將其打造成城市發展的亮麗名片。如何讓從歷史走來的龍舟在當下落筆,並「划」入文旅融合?這是一項重要課題。

 水上划龍舟,天上「龍飛舞」。觀瀾河龍舟賽前,一場「飛龍在天」無人機編隊表演賺足了眼球。1500餘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點亮龍華夜空,「迎舟龍舞打頭陣,流光魅影化萬象」,星星點點落在了市民的眼中、心中。

 除此之外,比賽現場還一一展現了舞龍、舞麒麟、群鼓舞等形式多樣的精彩民俗表演,讓人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深圳龍華區大力引進培育高水平體育賽事,以賽引流、以賽促流,先後舉辦CBA常規賽(深圳賽區)、中國乒超聯賽總決賽、國際網球公開賽等一批參與人數多、影響力大的品牌賽事,吸引體育愛好者「跟着賽事遊龍華」,形成了體育搭台、旅遊唱戲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辦好一次賽,激活一座城。從賽事到文化再到旅遊,「以賽助旅」已將體育賽事轉化為推動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文體商旅」全面融合發展,則為龍華解鎖流量密碼、激活全域旅遊經濟提供了新思考、新方向。

 當下,文旅融合風正盛。龍華緊抓「體育+」發展機遇,正不斷打造更加多元化消費場景,實現賽事經濟效益最大化。以「賽事經濟」破題,為龍華聚人氣、添活力。

責任編輯:趙桐曲 以賽為媒 2024觀瀾河龍舟賽既傳統又國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