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近百碎片「拼出」數千年前深圳煙火氣

近百碎片「拼出」數千年前深圳煙火氣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6-21 17:41:42 來源:深圳特區報

六七千年前的深圳人如何烹煮食物、用什麼製作衣服、怎麼搭建房子?6月20日,「碎片與歷史:史前深圳人的生活圖景」展覽在鹽田國際創意港乾帝藝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南方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辦。展覽通過考古遺址現場採集的碎片,帶領觀眾了解咸頭嶺文化與屋背嶺文化中史前深圳人的生活圖景,還原來自數千年前的人間煙火。據悉,這是南方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首次將微展覽搬進社區。

深圳的歷史從何時開始?大鵬灣畔的咸頭嶺遺址告訴人們,深圳至少有七千年的人類居住史。那時的先民製作了精美的彩陶器和白陶器,並在上面加以神秘的紋飾。在往後的數千年裡,深圳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不斷開拓。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陶器碎片搭配着當時人們活動的區域地圖,從大鵬的海岸沙丘,到寶安的山崗坡地,再到南山的河谷台地,他們的足跡遍布整個鵬城;燒土碎片保留了以竹為架、以泥抹牆、以火塑牆的房屋痕跡;石拍向紡輪的轉變,見證了從樹皮布時代向紡織布時代的偉大跨越。考古現場的碎片,是歷史,更是文化。展覽中,觀眾通過近距離欣賞史前人類使用的陶片、石器和燒土碎片,生動感受深圳史前時期的生產、生活和文化。

據了解,本次展覽凝聚了持續5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和課題研究,在此基礎上籌備了3個月。展覽分為4個部分,即「神秘的紋飾」「壘灶燃釜」「火燒竹泥牆」「捶樹制布 紡線織衣」,共展出7組近百個碎片文物,涵蓋了深圳先民的衣、食、住及審美。

據南方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博士胡璵璠介紹,研究中心一直以來的核心工作是大灣區的史前文化研究及文化遺產研究與應用。在平時工作中因沒有精美、震撼的外觀,公眾對於考古出土的陶片、石塊、燒土塊等大多數文物並不了解。但這些文物碎片在考古學研究中,尤其是在解讀古人類生活場景時,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因此,本次展覽的主題是以考古現場發掘的文物碎片和研究解讀為基礎,通過圖片、視頻串聯成幾個小故事,展現咸頭嶺文化與屋背嶺文化中史前深圳人的生活圖景。」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唐際根表示,本次展覽不僅向公眾傳遞了「硬核」的考古學知識,還為公眾揭曉了發現史前深圳人生活場景的過程。

南方科技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工作人員鍾雯告訴記者,展出的碎片全部來自田野考古遺址現場。這些材料經過團隊數次解讀,逐漸還原出當時搭建一座房子、紡織布時代到來的過程等。「我們從一塊小陶片和一些小石頭上的燒制痕跡,還原史前深圳人如何烹飪,也可以從一塊石塊中揭秘樹皮布的製作過程,了解史前人們的着裝。其中,我們就發現,其實早在六千年前,深圳人就會煮魚湯、吃蜂蜜了。」

據悉,展覽於6月20日-9月2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逢周一閉館。(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焦子宇)

責任編輯:呂馨 近百碎片「拼出」數千年前深圳煙火氣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