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認養黑豬」就「返利」?新華社提醒: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認養黑豬」就「返利」?新華社提醒: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6-14 13:32:0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6月14日電 花5000元「認養」一頭黑豬,之後每天都有「返利」;若發展新會員,可獲得新會員認養金額20%的「返利」……靠這種方式,一個名為「禾元農場」的App兩年收取會員資金4億多元。

 不久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人民法院對這起新型網絡傳銷案件公開宣判,24人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獲刑,其中傳銷組織頭目劉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80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不少不法分子打着「鄉村振興」「助農增收」等旗號,通過所謂的「認養」大搞網絡傳銷,值得警惕。

 「認養黑豬」背後是傳銷

 2022年11月,石棉縣公安局辦證中心接待了一名辦理港澳通行證的男子姜勇(化名)。40多歲的姜勇家在農村,沒有出境或出國經歷。他說通過投資「認養黑豬」項目賺了錢,有些「港股」需要去香港變現。

 這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幾經詢問,姜勇向民警展示了手機裡一個名為「禾元農場」的App。姜勇說,他通過該App「認養黑豬」獲得收益:投入5000元兌換5000「認養券」認養一頭黑豬,平台會按照每頭豬8000「認養券」的價格分200天「返利」,即每天每頭豬返40「認養券」。老會員發展新會員後,系統會按照新會員投資金額的20%對老會員「返利」。系統還會根據會員級別獎勵「港股股票」。

 姜勇先後「認養」了41頭黑豬,共計投入20.5萬元,發展了5個會員。他的「個人資產」里有總計價值49萬元的「返利」,但此前只提現了8萬多元,還有大量「返利」因折算成「港股股票」未能變現。

 但姜勇從來沒有開設過港股賬戶,「港股股票」從何而來?

 「我們判斷,這是平台為了拖延提現設置的障礙和話術。這極有可能是打着『黑豬認養』旗號的網絡傳銷。」石棉縣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朱明偉說。

 2023年5月6日,雅安市、石棉縣兩級公安機關決定成立專案組立案偵查。

 辦案民警發現,「禾元農場」的背後是一家名為「龐博集團」的公司。該公司主要人員曾在貴州因從事傳銷活動被打擊過,2021年換了個「馬甲」捲土重來。

 傳銷團夥將傳銷市場分為華南、華北、華中、華東四大片區,又在四大片區下設立「運營中心」。兩年時間裡,線上線下發展會員100多個層級5萬餘人,成員遍及全國27個省份。共收取會員資金超4億元,其中投入最多的超過百萬元,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在初期獲得少量提現後加大投入,最終血本無歸。

 新型傳銷背後藏套路

 謊稱國家政策支持,大肆發展下線,想方設法規避法律風險……辦案民警表示,當前傳統的線下聚集式傳銷已逐漸銷聲匿跡,但一些網絡傳銷玩起了「新套路」。

 ——以「國家支持」名義,拉大旗作虎皮。該起案件中,傳銷團夥通過誇大公司實力,編造國家對公司開展的「黑豬認養」項目的扶持政策,吹噓公司上市前景,並通過各種方式對會員「洗腦」。

 ——誇大實體產業,騙取投資者信任。民警在偵查中發現,「禾元農場」初期並未養殖任何黑豬,後有團隊人員提出,需要憑藉實體養豬場提高項目可信度。於是該公司開始與養豬場簽訂「合作協議」,營造有「實體產業」的形象。民警前往這些養豬場調查發現,養殖規模不到1萬頭。但「禾元農場」的後台數據顯示,認養規模已經達到上百萬頭。就在案發前,「龐博集團」還在東部某省與一國企大談「合作」。

 ——不斷設置「門檻」,拖延提現時間。據民警介紹,「禾元農場」會員初期提現比較順利,後期便常常遇到「平台升級」等理由不能按時提現。隨着規模擴大,該團夥還將「禾元農場」從1.0版升級到2.0版,並開發出「禾元商城」等App。升級後,會員「返利」變成返「肉券」和「股票」。會員需憑「肉券」在「禾元商城」消費後才能獲得提現額度。

 ——想方設法規避法律風險,竭盡所能「洗白」黑產。據民警介紹,為逃避打擊,傳銷團夥讓第三方公司以「代收代付」「勞務費發放」「推廣服務」等名義為其提供資金收發通道。案發前,該傳銷團夥還希望通過海外金融投資「洗白」傳銷黑產,不但被資產管理公司收取了相當數額的管理費,企圖運作的境外股票也虧得「腰斬」。

 2023年5月29日,專案組經周密部署,分批次收網,將31名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

 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雅安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偵查大隊副大隊長王龍飛說:「大量傳銷案件表明,大多數參與者對於所參與的活動性質心知肚明,但往往懷着僥幸心理,認為只要能拉到人頭,自己的收益就有保障。企圖不勞而獲、盼着『天上掉餡餅』的心理給了傳銷組織可乘之機。」

 王龍飛特別提醒,發展下線超過3層、參與人數超過30人便構成傳銷,參與傳銷即違法,參與傳銷的資金也不受法律保護。

 有關辦案民警表示,除了「黑豬認養」,當前網絡傳銷也可能假借養牛、養羊、養雞等外殼進行包裝,這類假借名義開展的網絡傳銷,容易讓公眾對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產生誤解,社會危害性極強。

 「群眾應當牢記,凡是要求交納『門檻費』、拉人頭發展下線、承諾下線入會即『返利』的,幾乎都是傳銷。」王龍飛說。

 四川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有糧建議,各地要對假借鄉村振興等名義開展不法活動的情況進行摸排梳理,同時加大對新型網絡傳銷犯罪的警示力度,提高廣大群眾識別、防範、抵制傳銷的意識,形成打擊傳銷的高壓態勢。(新華社記者吳光於)

責任編輯:程向明 「認養黑豬」就「返利」?新華社提醒:警惕新型網絡傳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