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香港兩院院士參訪國之重器 助力大灣區科技融合發展

香港兩院院士參訪國之重器 助力大灣區科技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6-13 22:39:2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的國之重器。11日至12日,一批來自香港的兩院院士及青年科研工作者前往廣東,參訪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與內地一線科研人員及專家學者交流經驗,感受國家的科技創新活力。

c5e6d9169ceb044bbf32f7d4d98288c.jpg

內地科研人員向香港兩院院士介紹科研進展。

是次「香港科技界參訪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活動訪問團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玉如、滕錦光、黃乃正、莫毅明、葉嘉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以及來自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青年科學家代表,共計20餘人。訪問團實地參訪了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深圳光明科學城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

微信圖片_20240613223629_副本.jpg

內地科研人員向參訪團介紹科研進展。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指導發起,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聯合舉辦,由香港創新科技署提供資助,旨在促進香港科技界人士深入了解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關信息,為推動兩地科技創新合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微信圖片_20240613223719_副本.jpg

香港兩院院士考察內地科研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主席葉玉如教授在參訪時表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於推進粵港兩地科技合作有重要作用,相信很多香港科學家願意使用內地的科技設施,本次參訪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有助進一步探討並推動兩地科研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副主席滕錦光教授表示,本次活動給粵港兩地科研人員提供了交流機會,意義深遠,對參團的香港科技界人士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他鼓勵青年科學家多學習了解國家的科技發展,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aa178cf72ddecbd1033c74761f516b0.jpg

香港兩院院士參訪中國散裂中子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聯合發起人陳清泉教授全程參與活動,他建議香港和深圳要珠聯璧合,深圳有完善的產業鏈,香港有國際化的科研環境,應發揮各自優勢,吸引全球優秀的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人才的樂園,全球創新的高地。他還建議後續雙方可建立訪問學者、合辦國際科技研討會等機制。

據悉,是次活動是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首次組織香港科研人員赴內地進行科研交流參訪活動,由兩院院士親自帶隊,同時開放名額給香港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的青年科學家,為香港青年學者提供了解國家科技發展的平台和機會。

微信圖片_20240613223824_副本.jpg

香港科研人員參訪江門中微子實驗室。

陳斯杰是香港中文大學推薦參團的青年科學家,她表示能近距離參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於香港的科研人員來說是難得的機會,本次行程使她更深入了解了國家的科研平台,認識了很多潛在合作方,為未來進一步交流合作打下基礎,有利於推進後續科研合作課題。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青年科學家陳藤藤表示,自己在海外學習多年,這次參訪讓他切身體會到祖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香港有頂尖的人才,希望能夠利用祖國的科研資源,去做最尖端的研究,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3edd7f6d6cba220a0ae630a1e8f7e4b.jpg

院士聯盟主席葉玉如教授與參團香港青年科學家合影。

本次活動恰逢中國科學院深化推動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港澳科技用戶開放。去年12月,中國科學院首次在香港舉辦「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香港交流分享活動」,推動完善大型儀器設備對港開放共用機制,有效增進了香港科技界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了解。作為該活動的延伸,「香港科技界參訪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活動希望能進一步搭建交流平台,為香港潛在用戶提供使用便利、合作契機,以及更好的科研合作平台,促進內地和香港實質性科技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責任編輯:林鏗泓 香港兩院院士參訪國之重器 助力大灣區科技融合發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