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事講場】推動體育普及化 發展社區新興運動

【港事講場】推動體育普及化 發展社區新興運動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6-05 08:44:5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作者:中西區區議員 胡汶軒

    在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再一次確立了「體育普及化」的發展方針,當中提到舉辦主題運動日、在戶外場地引入智能健身設施等措施,嘗試吸引市民多做運動。中西區區議會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早前的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會議中,政府代表就簡介了「體育普及化」在中西區的具體推行計劃和目標,康文署已經根據不同對象,如長者或殘疾人士、青少年、平日較少運動的人士等,安排了多元化的活動選擇。然而,體育活動要真正走進市民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視野,必須突破傳統的習慣和框架,以新興體育活動為主要的平台,讓更多市民感受到做運動的樂趣。適逢全國運動會將於明年11月舉行,香港將承辦8個項目,部分會於維港、維園舉行,肯定會讓市民從體育活動中收穫滿足感和幸福感。政府絕不能錯過良機,要做好體育普及化推廣的工作。

    新興運動要「做大個餅」

    根據康文署就中西區康體設施管理進行的匯報資料,中西區目前啟用的體育館,有三個在繁忙時段平均使用率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九,即使是非繁忙時段,亦接近百分之九十七,而人造草地足球場的使用率亦高達百分之八十八。這些提供傳統體育活動的場館經常飽滿,證明市民進行傳統體育活動意向已經非常熾熱,即使繼續推動,亦無助於吸引較少做運動的市民參與,對促進體育普及化成效不彰。換言之,政府要進一步推動體育普及化、有效吸引目前沒有運動習慣的市民做運動,就必須選擇開拓新市場,也就是透過新興運動來「做大個餅」,才可以吸引新客群。比如說,近年許多中小學都透過康文署的「學校體育推廣計劃」,向學生推廣三人籃球等新興運動。許多區內的青年學生亦向筆者表示,這些新興運動比傳統運動更刺激、更活潑、更能考驗制定多元化戰術的思維,非常受學生的歡迎。然而,這些學生對新興運動往往是「淺嘗即止」,由於場地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學生能體驗的新興運動非常有限。對於一些在國際層面上頗受追捧的項目,如木棋、平衡車、法式滾球等,有機會體驗的學生可謂鳳毛麟角。更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學生能夠廣泛體驗不同活動,礙於社區內場地空間的缺乏,他們的探索熱情也無以為繼,很難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體驗、深化。五年前,陳凱欣議員已向政府提出質詢,要求為新興運動發展多用途體育場地,但至今除了將佐敦官涌市政大廈部分未善用的樓層及佐治五世紀念公園籃球場一同改建成「城市運動體育中心」,尚未有其他在社區層面上推動的新項目。

    新興運動的項目非常多元化,包含的內容亦極其廣泛,不同的場地能夠適用於不同的項目,其場地應用的彈性相對高。參考國家發布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國家提倡加強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可以善用風景道、步道、跑道、騎行道等線狀道路,串聯山地戶外營地、運動船艇碼頭等設施,形成全域覆蓋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供給格局。這項主張正好為中西區發展新興體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具體而言,中西區具備豐富的海濱資源,政府可以改建部分的行人步道側鄰空間為法式滾球運動場,亦可以在龍虎山、香港仔郊野公園中較空曠的地帶開闢木棋運動場。

    擴展「一地多用」

    此外,政府同樣能夠考慮,繼續實踐「一地多用」的發展模式,將一些零散的空置用地改建為彈跳健身、躲避盤等對於場地配置要求較低的新興運動場地。除了筆者拋磚引玉的建議,這項議題實在值得社區不同持份者一同討論,尤其是地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能夠透過其觀察和研究所得,更準確反映區內居民對運動場地的意見。筆者亦期待政府能考慮更多元化的「參與式預算」模式,歡迎居民圍繞現有的設施資源提出改建建議,創造更豐富的新興運動場地資源,一同集思廣益、打造更有活力的中西區。(中通社資料圖)

責任編輯:蔣璐 【港事講場】推動體育普及化 發展社區新興運動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