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三場——「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徐州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江蘇南京召開。中共徐州市委副書記、徐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王劍鋒攜相關主要負責人出席,現場介紹徐州深入推進轉型發展相關舉措。
作為江蘇全省唯一肩負老工業城市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任務的城市,徐州已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振興轉型之路。王劍鋒表示,徐州自覺扛起「走在前、做示範」的使命擔當,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把轉型發展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點。
近年來,徐州通過推進城市轉型,已實現 「實力指數」「宜居指數」「綠色指數」「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2023年度徐州躍居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第22位,經濟總量達到8900億元、連續跨了兩個千億元台階;外地居民到中心商圈消費比例、到徐州市區購房比例均達到30%;空氣質素改善幅度江蘇全省最大,2023年度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達到97.7%,採煤沉陷區累計治理修複比例達72.9%,林木覆蓋率連續五年江蘇全省第二;居民收入六年增長51.7%,三級醫院數量達到24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馬莊經驗」影響廣泛,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與此同時,經濟總量常年占淮海經濟區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的徐州,不斷通過培育壯大「343」創新產業集群,做強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大優勢產業,發展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ICT、醫藥健康、安全應急四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精品鋼材、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特色產業,來穩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地位,預計將於2025年邁入GDP萬億級城市行列。
此外,徐州還堅持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機制;傳承保護徐州歷史文脈—彭城七里,構建世界級漢文化重要交流窗口和區域精神文明高地;着力建設「米」字型高鐵樞紐,與周邊城市共建「1小時通勤圈」;深度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放大江蘇東西雙向開放門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作用,助力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2017年,國務院在批覆《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正式明確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同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1+3」重點功能區戰略,賦予了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王先正表示,淮海經濟區由蘇魯豫皖10個城市構成——「淮海一家親」,自2018年以來,相繼召開了六屆協同發展座談會,簽署合作協議18項,並在交通互聯互通、產業承接對接、生態聯防聯治、民生共建共享等領域,紮實開展52個合作事項。
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處於國家多個區域重大戰略的交匯地帶。徐州主動找準切入點和契合點,向南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向北積極呼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向西與霍爾果斯等口岸強化互聯互通,向東與連雲港共建「一帶一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範項目,既承接南北集聚高端要素,又鏈接東西服務雙向開放;作為淮海經濟區的地理幾何中心,經濟體量、城市功能、科教資源都位居區域首位;徐州主動扛起「頭馬」擔當,牽頭成立了工程機械、新醫藥、現代物流等區域產業聯盟,組建首期規模20億元的區域產業投資基金,先後建成宿州—徐州和淮北—徐州等省際毗鄰地區產業合作園區,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金融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功能平台為區域發展不斷賦能,更大範圍聯動區域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和人才鏈,輻射帶動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力、加速崛起。
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斌表示,徐州正着力培養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並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生態修復專項規劃,探索「生態修復+」治理模式,已形成採石宕口修復的徐州方案,創出生態修復治理徐州標準;《黃淮海平原採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技術標準》《採石宕口生態修復技術標準》2項生態修復標準已向世界發布;五年來,累計修復濕地1.89萬畝、綜合利用廢棄地4000多畝、治理廢棄宕口81處;2024年計劃投資19.92億元,實施五大類、62項生態修復工程,重點推進新沂駱馬湖、邳州黃墩湖等10個國家山水工程;大力度實施人工修復+自然恢復的「雙復」模式。 (記者 杜林 華振)
頂圖:5月31日, 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活動第三場——「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徐州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江蘇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