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萬物皆可「文化+」

萬物皆可「文化+」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5-24 15:55:39 來源:深圳商報

23日,萬眾矚目的文博會開幕了。在這裏,可以觀劇聽戲賞歌舞、品書鑒畫玩遊戲;還可一日看盡傳統技藝、嘗遍特色美食;再和頂流大咖來一場偶遇,更是錦上添花。 「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文博會,影響力就是這麼強。

令人沒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車廠商也來了。首次參會的蔚來汽車還把新品發布會開到了文博會上。它是走錯了「片場」還是為了蹭流量?看看展台上搭建的戶外露營場景,就能明白它的「腦洞」:原來人家賣的不是車,而是一種全新生活方式體驗,用「文化+」豐富品牌、用場景打動客戶。

華為也參加了文博會,帶來了鴻蒙智行的問界系列汽車,還有以鴻蒙文娛系統為代表的5G和人工智能應用。

「文化+」的魅力不禁讓人想起了「互聯網+」的風靡。

微信截圖_20240524155524.png

23日,文博會開幕。圖為9號館。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攝

十年前, 「互聯網+」理念興起,它指的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實現經濟轉型和升級。一時間,萬物皆可「互聯網+」,甚至上升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自此,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又增添了強勁新動能。

如今,「互聯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文化+」的力量還有待更深刻的認識與發揮。

和「互聯網+」一樣,「文化+」也有着極強的連接和整合能力。這是因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都可以因文化的注入而提升體驗,因而「文化+」可以與許多產業融合,可以催生出更大商業價值。

深圳企業字在品牌的發展就是一個生動例證。2014年首次參加文博會的字在品牌,因為把活字、老機器等傳統元素搬到展位而「一戰成名」。起初字在專攻文創產品,如印章、鎮紙、帆布包等。後來字在從文創轉向產品,開出了文化茶館,推出了婚慶體系、活字工坊、服裝飾品等上千個單品,現在又開始了與各類產業聯名合作打造生態空間。創始人劉美松認為,在物質極度豐富乃至過剩的當下,精神需求抵達了黃金點,人們需要的不是物,而是物帶來的療愈。這個認識帶動了字在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許多遊戲廠商也掌握了這種商業操作,在遊戲中大量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此舉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也助推了營收大漲。如今汽車廠商也開始了探索,可見 「文化+」理念越來越得到認同。

匯聚了最新文化產業實踐成果的文博會,當然是最能展現「文化+」力量的場所。無論從事什麼產業,不妨到文博會去感受一下「文化+」的魅力,而「文化+」激發的新動能也無限令人期待。(深圳商報首席評論員 胡蓉)

責任編輯:呂馨 萬物皆可「文化+」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