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的建設一直備受關注。記者從市建築工務署獲悉,該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將在第一屆學生(2021年)畢業前進入校園學習。這就意味着,音樂學院項目力爭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港中文(深圳)音樂學院位於龍崗區國際大學園區內,緊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建築面積達12.97萬平方米,辦學規模1000人。
這所備受期待的高等音樂藝術學府將建成啥模樣?走進龍崗國際大學園,一座極具嶺南風情的高等音樂學府雛形已現。校園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包括學生宿舍、教師宿舍和體育館,南區則有觀演樓、教學樓等。
踏入校園,映入眼帘的便是兩座巨大的形似堡壘的建築,呈對稱形態,這便是觀演劇場和音樂廳,分別為818座和800座,均達到了標準劇院和音樂廳的規模。向後望去,為教學樓,右手邊是寬敞的體育館,後面更高的幾棟單體建築則是綜合樓和宿舍樓。整個校園呈開放式設計,宛如一個巨大的社區,鱗次櫛比又錯落有序,以山水為形、自然立意、音律成序,真正做到了「聲情山水·疊奏鵬城」,充滿了濃濃的嶺南風情。
市建築工務署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建築樓棟之所以如此布局,都是以噪聲敏感度來進行排列的。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場地周邊及場地內潛在噪聲與振動源的影響,通過景觀設計及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築體量的設置形成了一條「聲學緩衝帶」。同時,對觀演空間及教學空間等對噪聲敏感的建築單體進行保護,保障聲學設計的質量。尤其是觀演建築2號樓,離地鐵線路僅100米遠,項目組採用了地基和房建隔開的「結構隔振」措施。
音樂學院和其他院校的主要區別在於建築對聲音的要求不同。記者了解到,項目組在觀演劇場、音樂廳等核心空間採用了「房中房」隔聲減振構造,即在實際使用的空間外增加了一層建築保護,實現了內房與外房完全脫開。在琴房、排練廳等其他高標準聲學空間則採用了「盒中盒」隔聲減振構造,做到了室內裝修層與房間天地牆結構或砌體的柔性連接。
不僅如此,項目組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也「別有用心」。地面採用的是浮築樓板、吊頂採用了彈性吊掛隔聲吊頂、牆面則是多層複合隔聲板材,這些建築材料的使用不同於普通的建築材料,都能在消音減噪上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需要減噪的建築,觀演劇場和音樂廳需要將聲音放大。為此,劇場和音樂廳都設計了「可變混響」,實現室內音質效果「多功能並存」,滿足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據悉,為了趕在首屆學生畢業前能夠進入校園學習,該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深圳商報記者 李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