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江蘇眾博物館相聚蘇州吳江共同「慶生」

有片|江蘇眾博物館相聚蘇州吳江共同「慶生」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5-13 23:22:27 來源:香港商報網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於次年起開始舉辦慶祝活動。5月13日,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 江蘇主會場活動暨2024「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灣博物館正式啟幕。會上,主辦方公布包括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首批江蘇省博物館數碼化展示10個優秀案例「獻禮慶生」。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交易平台蘇州運營中心項目、宋錦非遺館現場簽約。

圖1:會上,主辦方公布包括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首批江蘇省博物館數碼化展示10個優秀案例.png

    會上,主辦方公布包括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首批江蘇省博物館數碼化展示10個優秀案例

    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文利出席並表示,1983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至此以後,每年均組織各地舉辦博物館日相關活動。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開始與省級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中國主會場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15屆;江蘇的博物館工作起步較早,在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江蘇持續加大投入,強化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創新,博物館總數、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年接待觀眾量等多個發展指標走在全國前列,生動展現了江蘇地域文化特色、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為全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一批典型案例和系列江蘇經驗,發揮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介紹,2023年江蘇全省355家備案博物館共舉辦陳列展覽2442個,開展社會教育活動2.6萬場,接待觀眾達1.2億人次,「到博物館去」逐步成為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會風尚;同期,實施江蘇全省館藏文物盤庫建檔專項行動,將用兩年時間釐清文物底數,建立文物檔案;在去年的博物館二三級運行評估工作中,南京城牆博物館等7家單位獲評優秀;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榮獲2023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博物館正日益成為江蘇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閃亮名片。

    現場,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等江蘇多家博物館相聚吳江共同「慶生」。中共蘇州市吳江區委副書記、吳江區人民政府區長王國榮表示,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樑,近年來,吳江圍繞擦亮江南文化品牌助推蘇州博物館之城建設,不斷完善博物館建設體系、拓展博物館研學教育等;蘇州灣博物館自2023年1月開館以來,充分集成陳列展示文化體驗公共教育等功能全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和江南文化新空間;並成功獲評2023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稱號。

圖2: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交易平台蘇州運營中心項目、宋錦非遺館現場簽約.png

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交易平台蘇州運營中心項目、宋錦非遺館現場簽約

    2022年11月,由南京博物院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共同策劃的《眾里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一登陸香港便頗受市民歡迎。南京博物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王奇志告訴記者,多年來南京博物院一直保持着與香港的合作,期間,還與香港故宮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 ,內容包括人員交流、學術合作方面等。他表示,十分期待未來更多的合作。

    中國第一座博物館 ——南通博物苑來到大會共同慶祝,苑長杜嘉樂表示,只有不斷加強國內外的博物館交流合作,才能促進博物館之間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發揮出博物館文明交流互鑒作用;唯有聯合各個博物館的力量,才能以更美好的個狀態提供更多優質的文化產品給公眾。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介紹,長期以來,大運河博物館致力於高質量與數碼化臨展系列,通過沉浸式的展覽的形式,結合數碼化技術再現城市景觀與文旅消費空間新場景,先後策劃出深受遊客喜愛的世界文化遺產系列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展覽、運河藝術系列俄羅斯先鋒藝術展等一批優秀「作品」。她認為,大運河博物與眾多博物館的緊密合作使得未來可期。(杜林 華振 周永鑫)

責任編輯:林梓琦 有片|江蘇眾博物館相聚蘇州吳江共同「慶生」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