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供電不穩市民怨 懲罰制度須立威

【商報時評】供電不穩市民怨 懲罰制度須立威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4-08 08:29:1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4月6日下午,中電位於屯門的40萬伏特供電系統錄得約0.1秒的電壓驟降,引發百多宗「困𨋢」和數十宗火警鐘鳴響事故,影響九龍和新界多區。儘管中電強調事件中並沒有停電,但考慮到這已是短短4個月內第3宗同類事故,市民難免會對中電的服務質素和電力系統安全性有所疑慮。

幸運的是,幾宗事故只造成局部困擾,並未釀成嚴重災害。但防患未然,當局除了像以往一樣,責成中電深入調查和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報告,亦有必要將「電壓驟降」項目納入《管制計劃協議》懲罰制度當中,從而促使中電重視相關問題,進一步改善供電服務。

電壓驟降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山火或雷暴等惡劣天氣導致,也可能是渦輪、發電機管道維修保養出問題,甚至可能是兩個因素疊加,即露天裝置被雷電擊中。由於每次事故都有其特殊性,對於今次事故的具體原因,我們唯有等待電力公司深入調查,不應過早下結論。但無論如何,中電最近連番「甩轆」,確實「辣㷫」不少市民,大家有理由質疑中電究竟有沒有在連串事故中吸取教訓,擔心電壓驟降的情況陸續有來。

雖然今次電壓驟降歷時僅0.1秒,但對社會造成的干擾是不成比例的。例如屯馬線元朗站的交通交匯處一度漆黑一片;有多個屋邨升降機停頓,大批市民致電消防求助,導致線路繁忙,有賓館甚至花了二十多分鐘才成功聯絡消防,約一小時後才救出「困𨋢」的客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電最近3宗事故均不是在繁忙時間發生,倘若下一次是在上下班時段發生,相信「困𨋢」事件不會只有百多宗,可能多達數千宗,屆時社會經濟運作必定「亂晒龍」。這樣說絕非危言聳聽。有見及此,當局和電力公司均須及早作出預案,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市民日常生活受干擾,防止大型災難發生。

長期以來,中電是一家深受用戶信任的高質企業,但4個月內發生3宗同類事故,頻率如此之高,可謂極不尋常,因此公眾有充分理由要求中電適時交代原因。與此同時,這家電力公司盡快作出補救亦屬必須,包括加密電力測試和目測巡查,特別是要保護和升級易受天氣或災害影響的戶外基建。只有直面自身不足,勇於改進,才能修補已經受損的形象,挽回市民的信心。

當然,僅僅要求電力公司自我改進是不夠的,政府亦負有監管責任——先前政府與兩間電力公司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規定,假如長時間供電中斷,兩電就會被罰;去年完成的中期檢討,雖然針對嚴重供電事故加入額外懲罰機制,但檢討後的機制並未包含電壓驟降問題。隨着電壓驟降事故頻生,當局理應主動堵塞漏洞,盡快更新機制,規定如果電壓驟降持續較長時間,電力公司就要受到相應的懲處。

有了「加辣」制度,做到監管「零死角」,方能督促電力公司做得更好,讓市民享受真正優質、安全的供電服務。

責任編輯:鄭嬋娟 【商報時評】供電不穩市民怨 懲罰制度須立威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