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來故宮看三百年前的中法宮廷交流互鑒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來故宮看三百年前的中法宮廷交流互鑒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4-04-02 00:00:1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4年4月1日下午,「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開幕式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舉行,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開幕式同步啟幕。該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殿﹑博物館及國家園林公共機構(以下簡稱凡爾賽宮)聯合主辦,中國建設銀行、龍湖集團、卡地亞品牌鼎力支持。

1.jpg

乾隆皇帝像瓷版畫

 作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以中法兩國外交、文化和藝術交流為主題,通過故宮博物院、凡爾賽宮以及其他收藏機構的大約200件文物精品,展現百年間雙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賞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鑑、相互學習的文化交流史。

1.jpg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戎妝像

 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是中法宮廷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是法國王室及其宮廷對中國文化興趣最為濃厚的時期。大量中國工藝品和書籍進入法國宮廷和貴族的收藏視野,引發了以凡爾賽宮為中心波及歐洲的「中國風藝術」創作風潮。法國宮廷保存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物品以及法國本土創作的中國風藝術作品,成為了解此一時期中法關係和藝術交流的重要物證。同時,在遠隔萬里之外的中國宮廷,自路易十四派出「國王數學家」來華以後,大量法國耶穌會士東來,很多法國人長期在此服務,他們對清代宮廷在科學、藝術、建築、醫學、地圖編繪等諸多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乾隆末年。

 本展覽將追尋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一百多年間,中法往來交互的歷史印跡。中國和法國雖遠隔千山萬水,在歷史上卻進行過持續不斷的理解對方的嘗試和文化交流的實踐。他們彼此間的吸引,相互間的興趣,一直深藏於歷史記憶之中,成就一段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佳話。

1.jpg

凡爾賽市立圖書館藏1665年的琉璃塔版畫

 展覽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以「龍與百合花的相遇」為主題。龍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和精神標識,百合花是法國王室的標誌,龍與百合花的相遇源於1688年。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國王數學家到達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正式開啟了中法間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中法之間的交往呈現出兩國宮廷始終高度關注積極推進、以科學和藝術交流為主旨、以服務清宮的耶穌會士為溝通橋樑的特點。中國古代文化經典與歷史著作的西傳,促成了法國近代漢學的誕生。

1.jpg

淡紫地彩繪描金風景人物圖蛋形瓶一對

 第二單元主題為「紫禁城中的法國風景」,分為「禮品和定製」「交匯與新創」兩個章節。清代宮廷收藏中,來自法國的物品種類豐富,或來自兩國交往的禮品,或來自傳教士的貢獻,或來自兩國之間的貿易。同時,隨着中法交往不斷深入,不乏清宮向法國定製物品的情形。清宮內有諸多受到法國技藝影響或帶有法國文化印記的器物,中法兩國深厚而精緻的文化在紫禁城內密切互動,激發出豐富的想像力和新創意。

1.jpg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大展海報

 第三單元主題為「凡爾賽宮的中國時尚」,分為「收藏和改造」「模仿與靈感」兩個章節。隨着中西交往的深入,大量中國物品輸送歐洲市場,諸多法國王室成員和政要成為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家。同時,法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物品進行裝飾和改造,以適應自身的審美需求。中國文化深刻影響着法國的藝術風尚,對中國瓷器的仿製是法國「中國風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成為了法國藝術家和知識精英獲取創作靈感的源泉,後者在諸多領域大量汲取中國元素。

 此次展覽於4月1日至6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對公眾開放,展覽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參觀,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實名預約。(記者 林彬彬)

  頂圖:銅鍍金殼開光人物像懷表。

責任編輯:羅維維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來故宮看三百年前的中法宮廷交流互鑒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