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羅奇:美國「恐華症」近乎歇斯底里

羅奇:美國「恐華症」近乎歇斯底里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4-04-01 00:06:20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3月27日發表題為《美國「恐華症」》的文章,作者為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羅奇。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當前一波反華情緒已持續多年。它始於本世紀初,當時美國決策者首次針對華為公司提出國家安全擔憂。這家中國領軍科技企業被指控部署數碼後門,讓中國能夠開展間諜活動和網絡攻擊。2018年至2019年以美國為首的制裁使華為發展停滯不前。

 但華為只是個開始。自那以後,美國陷入了一場全面爆發的「恐華症」--這是一個我不會輕易使用的強烈詞彙。美國實施出口管制,以切斷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的渠道,這是為了阻撓中國在AI領域的雄心。美國司法部剛剛起訴了一個中國黑客組織,稱其涉嫌針對美國的重要基礎設施。中國電動汽車、起重機以及TikTok據稱也帶來許多所謂風險。

 恐懼不僅限於技術。美國政府還把一個多邊問題--與100多個國家的貿易逆差--錯誤地定性為雙邊問題,並用關稅懲罰中國。對於南海和台灣海峽的局勢,美國誇大中國軍事威脅的說法有時近乎歇斯底里。

 例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要求人們「想像」如果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會發生什麼。美國FBI局長、保守的聯邦主義者協會成員克里斯托弗雷警告說,中國惡意軟件可能會讓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癱瘓。還有前美國反情報官員把中國起重機中的傳感器比作特洛伊木馬。

 美國的一連串指控是披著國家安全外衣的未經證實的恐懼的表現。這些指控都沒有「確鑿證據」。

 是什麼讓中國引起了美國如此惡毒的反應?長期以來,美國一直不能容忍與之競爭的意識形態和治理體系。「美國例外論」似乎迫使我們將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強加於他人。冷戰中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對中國的過度恐懼很容易掩蓋美國自身的許多問題。雙邊貿易逆差很可能反映了個別國家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但廣泛的多邊貿易逆差更多地源於美國長期預算赤字。同樣,技術威脅不僅是所謂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產物,它也代表着美國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不足,以及基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高等教育方面的不足。

 美國政客非但沒有認真照鏡子,反而把指責中國作為政治上的權宜之計。

 美國能夠而且必須做得更好。美國領導人不應把過度的「恐華症」辯解為對中國威脅的合理反應,而需要避免不擇手段的卑鄙做法,更多地從成熟負責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1933年的首次就職演說中,美國總統羅斯福用一句令人難忘的話強調了這種危險病態的終極風險。他說:「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在今天的恐華狂潮中,這句話非常值得銘記。(圖源:路透社)

責任編輯:羅維維 羅奇:美國「恐華症」近乎歇斯底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