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際觀察】俄烏衝突兩周年 勸和促談呼聲愈高

【國際觀察】俄烏衝突兩周年 勸和促談呼聲愈高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2-24 14:5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2月24日,烏克蘭危機升級滿兩周年。衝突延宕致俄烏兩國經濟、民生受到巨大衝擊,不少民眾冀早日重見和平。受對俄制裁反噬,歐洲正承受着能源危機、經濟衰退等諸多壓力,多國去年爆發反戰遊行,籲和平解決俄烏衝突。日前,美記者爆料「俄烏軍方私下密談」及英媒曝出「美德說服烏接受和談」等消息雖捕風捉影,但也反映西方社會對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產生「疲勞感」。

 俄烏衝突兩年來,國際社會普遍支持雙方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危機,實現和平的呼聲愈高。

 烏克蘭:復蘇之殤 人口之困

 兩年的紛飛戰火和槍林彈雨不僅在烏民眾心裏留下傷痕,而且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烏國家電網公司此前發布消息稱,烏一半以上能源基礎設施遭破壞;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表示,城市重建需7000多億美元。有經濟學家指出,衝突致烏政府財政赤字不斷膨脹,重建耗資巨大,這些因素均給烏經濟恢復埋下不確定的隱患。

 烏克蘭人口危機由來已久。低出生率、高移民率致該國人口一直持續下降。烏獨立智庫「烏克蘭未來研究所」此前的報告指出,從1991年獨立到2014年,烏人口減少近700萬。

 2022年爆發的俄烏衝突再次引發「移民潮」,同時前線傷亡人數急劇增加,致使烏人口問題日益嚴峻。烏前總檢察長尤里·盧岑科上月在YouTube頻道「直擊」節目中稱「烏軍自2022年衝突以來已有50萬人傷亡」。聯合國最新統計,約630萬烏難民分散在世界各地。俄媒稱,1991年烏人口超5000萬,目前人口約2500萬。

 烏總統澤連斯基曾表示「烏經濟發展需更多離開的人回國」。勞動力嚴重短缺將成為烏經濟發展與重建的重大挑戰之一。

 俄羅斯:軍費高漲 通脹高企

 據俄羅斯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6%,扭轉2022年GDP下跌趨勢。有分析認為,俄經濟在投資與國防需求帶動下實現增長,但巨額軍費支出、勞動力短缺、通脹高企均成為拖累俄經濟發展的因素,其經濟還未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彭博社稱,俄2024年國防開支將增加近70%,增至近1200億美元;高額的軍費支出將減少對國民經濟相關部分的撥款。

 受人口出生率下降、大量人才外流、徵兵等因素影響,俄去年現最嚴重勞動力短缺。俄媒稱,近90%的公司都遇到用工荒難題。

 俄2023年通貨膨脹率達7.4%,一些食品、消費品價格漲幅超20%,低收入人群受影響嚴重,引發社會不滿。

 歐洲:民怨激增 遊行抗議

 受對俄制裁反噬,歐洲陷入能源危機,遭遇供應鏈阻滯,多國民眾正飽受衝突引發的高能源價格、高通脹之苦;烏難民持續湧入,給歐洲公共服務帶來巨大負擔;在經濟衰退背景下,歐盟對烏持續金援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近期,農民成為歐洲抗議運動的主體。法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多個歐盟國家的農民爆發抗議活動,抗議訴求有共同點:反對歐盟可能延長對烏進口農產品的免稅期。外媒稱,免徵進口關稅的烏農產品對當地市場造成衝擊,農民生計受損。

 去年,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奧地利、希臘等國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舉行反戰遊行。民眾要求歐洲遠離北約,並打出「歐洲不應盲目追隨美國」「美國為自己利益而操控世界」等標語,呼籲和平解決衝突。

 分析人士認為,歐洲追隨美國對俄制裁遭反噬,經濟遭重創,安全利益被裹脅。塔斯社稱,在石油方面,歐洲已成為美第一大出口市場;在液化天然氣方面,美對歐供應量從2021年至2023年增長170%。外媒稱,歐盟對俄制裁讓美國賺得「盆滿缽滿」。

 全球:勸和促談呼聲愈高

 「烏克蘭和歐洲,不過是美國眼中的『戰略博弈工具』。」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說,「這場衝突的本質是美俄博弈。美國通過這場危機鞏固對俄戰略優勢及對歐洲安全的掌控,同時避免衝突干擾其全球戰略部署」。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丁曉星認為,衝突戰爭沒有贏家。俄烏兄弟反目成仇,死傷無數,是俄烏兩個民族的悲劇。俄想抵禦北約東擴,但對俄原本友好的芬蘭加入北約,俄西部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

 俄烏衝突兩年來,國際社會勸和促談的呼聲愈高。衝突一周年之際,中國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去年5月,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歐盟總部和俄羅斯,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展開斡旋。中方立場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與讚賞。輿論普遍認為,各方尤其是大國,應以負責任態度,為勸和促談創造條件,不應火上澆油,更不能趁機牟利。

 和平解決衝突也是俄烏兩國不少民眾的心願。15歲的烏克蘭女孩伊娃與弟弟幾個月前隨母親來到加拿大。她說,「來到加拿大只是因為這裏安全。過去一年,我看到的是戰火紛飛的世界。」她希望,衝突在新的一年終結,早日回到家鄉。

 俄羅斯聖彼得堡居民維拉·巴甫洛夫娜說,「戰爭帶給我們太多影響。聖彼得堡作為全俄較大的旅遊城市已不見往日眾多外國遊客的景象,商場裏的歐洲產品越來越少。戰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成本在增加。」她期盼和平快點到來,恢復往日的平靜。(中新社記者 商永)

責任編輯:朱劍明 【國際觀察】俄烏衝突兩周年 勸和促談呼聲愈高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