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蔡若蓮籲大學校董會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及成效

蔡若蓮籲大學校董會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及成效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1-30 22:41:24 來源:香港商報網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30日)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大學領導論壇」發表「院校的管治與校董的角色」專題演講時表示,高等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龍頭,肩負「立德樹人」的使命,特區政府將繼續支持院校發展,支持院校優化管治,發揮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她呼籲校董會成員從三方面積極配合,推動院校優化管治,促進院校發展。

    蔡若蓮指出,國家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在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全球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建設一流大學,培育一流人才,是塑造未來的關鍵力量。目前,香港已進入「由治及興」的階段,人才培育,關係香港未來,關係「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以增強香港發展動能,貢獻國家發展。人才的儲備和高等教育的發展,成為支撐香港創新科技等範疇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校董會的領導力,是良好管治的關鍵。

    蔡若蓮呼籲每一位校董會成員,體現問責精神,從以下三方面積極配合,推動院校優化管治,促進院校發展。

    在完善治理體系方面,蔡若蓮表示,特區政府就支持院校提高治理水平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包括在2019年引入《大學問責協議》,配合大學三年期規劃,因應需要更新,確保高等院校資源分配,人才培育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事實上,院校管治的挑戰日新月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院校發展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心懷「國之大者」,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完善「治理體系」是院校持續發展的一部分,校董會有責任不斷檢視、整合、優化,以至革新院校管治框架,確保管治有方。

    她呼籲各位校董會成員,發揮院校領導的角色與作用,全力支持校董會的工作,促進院校健康發展。

    在提高治理能力方面,蔡若蓮指出,校董會是具領導地位和權責的法定管治實體,是院校最高管治及行政機構,對院校的整體方針、策略、人事任命及財務管理等擁有決策權。校董會的治理能力直接影響大學的發展。院校的治理主要靠領導和團隊的集體能力,因此,良好的管治有賴校董會主席,以及所有校董會成員,團結一致,齊心合力,做好「當家人」的角色,發揮第一責任人的作用,認真無私地履行職責。促進大學校董會和大學管理團隊加強溝通,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分工合作。

    蔡若蓮說,在目前的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領導團隊應謹記「和氣致祥,乖氣致異」。所謂「上下同欲者勝」,應用到院校的管治,校董會成員要以廣闊胸襟,求同存異,包容共濟,協力貢獻院校發展。

11.jpg

    蔡若蓮(第一行中)和李美嫦(第一行左七)與教資會主席雷添良(第一行右七)及其他嘉賓合照。政府新聞處

    在提升治理成效方面,蔡若蓮表示,現屆政府強調「以結果為目標」,通過訂立不同指標,包括KPI(關鍵績效指標),監督施政進度和成效,定期檢討,適時改進。而大學每年接受龐大的公帑資助,目前三年期的經常性補助金達632億元,所以,大學必須要有一套高效問責的制度,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在提升院校管治效能上,大學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在教學、科研及履行社會責任上,做出好成績,回應社會期望。

    蔡若蓮指,教資會通過《大學問責協議》,訂明大學妥善運用撥款須遵守的原則及須負上的責任,明確列出約二十多項表現指標,再加上由院校自行制定的十多項表現指標,客觀全面地評估大學的表現,並將評估結果與大學撥款掛鉤,以體現院校問責精神,提升管治效能。

    蔡若蓮提到,最重要的是大學校董會必須以大局觀,規劃和推進院校發展,在競爭進步的同時,積極推動跨院校協作和跨界別交流,發展協同效應,共同面對全球人才和科技的競爭,人文和道德價值建設的挑戰,提升院校治理效能,善作善成。

    蔡若蓮最後總結表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國家高速發展,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高等院校任重道遠。而推動院校完善治理體系,增強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有賴校董會成員團結一致。院校的良好管治,需要大家持續的努力與不斷自我完善。

    頂圖:蔡若蓮今日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舉辦的「大學領導論壇」致辭。政府新聞處

責任編輯:蔣璐 蔡若蓮籲大學校董會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及成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