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零丁洋上說翠亨

零丁洋上說翠亨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1-17 19:09:40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衣向東

 我是從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句中,第一次知道了「零丁洋」這個地方。「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次讀到這首詩詞,心中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痛,一種欲哭無淚的悲壯。後來查閱資料,知道零丁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灣,北起虎門,南達香港、澳門,東由深圳赤灣,經內零丁島,連接西邊的珠海市。於是,我內心又有了一種要闖蕩零丁洋的欲望。

 這個欲望在心中埋藏了四十多年,直到今年四月,我終於親近了零丁洋。

 四月是廣東最美的季節,蜂飛蝶舞,天藍地闊。我站在距離零丁洋最近的一座高層建築上,用目光撫摸了碧藍的海水,還有架設在零丁洋之上的一座巨龍似的橋樑。這座橋樑只是「深中通道」的一小段,卻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深中通道」是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的簡稱,北距虎門大橋30公里,南距港澳珠大橋38公里,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集群工程,全長24公里。說的直白一點,深中通道是由橋樑、島嶼、陸地隧道和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等混合組成的世界級建築難題之大成。其中最難的兩個點,就是主跨1666米的零丁洋大橋和6.8公里的特長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遠看,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零丁洋大橋,酷似蛟龍出海,一端橫跨零丁洋,跟580米的中山大橋接軌,並連接長約13公里的人工島、深圳機場地下部分等交通樞紐,另一端直接紮入海底,連接世界第一條特長超寬雙向八車道的海底隧道。這兩個難點的突破,創下了十多個世界建築工程之最。

 我腳下站立的高樓,屬於中山市翠亨新區正在建設的一棟寫字樓,高三十多層,因為海上風輕雲淡,可以看到對岸的深圳。全國以人名命名的城市只有中山市,以「中山」命名的公園和街道卻很多。我去過「中山公園」,也走過「中山大道」,唯獨沒有到過中山市,甚至第一次聽說「翠亨新區」。翠亨新區是由翠亨村而得名,從掛牌成立到今年四月剛滿10周年。翠亨新區雖然年輕,卻占盡了地理優勢,它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腹地,是深中通道西岸着陸點,處於南沙、前海、橫琴三個國家級新區和廣深港澳四大城市兩個「同心圓」中心位置,區內匯聚深中通道、廣澳高速、中開高速、廣珠城軌、南中城際等灣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100公里範圍內通達灣區5個國際機場、5個國際港口,坐擁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自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戰略平台。

 更重要的是,翠亨新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為孫中山先生就出生在翠亨村。

 到翠亨新區,肯定要去孫中山先生故居了。很多人對參觀名人故居不感興趣,因為無論南方建築還是北方建築,都沒有什麼驚奇之處,也就是那麼一棟老房子,而且又因為是私宅,大多故居陳設簡陋,規模都不大,如果單是看建築,名人故居總不會比故宮宏偉壯觀,確實沒什麼可看的。

 其實參觀名人故居,主要是尋找當年的生活氣息,感受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氛圍。

 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的三開間兩層樓房,主樓建築中西合璧,外部結構裝飾,具有西方古典建築風格,而其內部結構與陳設則屬於當地民居傳統形式,只是坐東朝西,與翠亨村的民居坐向有別。最先引人注目的,是前院左側的一棵酸子樹,據說是孫中山先生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的樹種,他親手栽種在這裏。如今,酸子樹枝葉茂盛,碩大的樹冠庇護了小半個院,雖歷經百年風雨,酸子樹依舊顯示出蓬勃生長的氣勢。天空飄着小雨,我在酸子樹下站立了很久,想象着孫中山先生栽種酸子樹的幾個姿勢,以及他栽種後撫摸樹幹的樣子。

 酸子樹下,有一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走進小樓一層,站在正中的客廳,可以看到孫中山母親和孫中山與元配夫人盧慕貞的臥室。儘管並沒有看到新婚喜字,但我依舊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溫馨。

 我最想看的還是孫中山先生的書房,在二樓客廳南側,面積不大,卻有濃郁的墨香氣息。據說孫中山年輕時在澳門和廣州行醫期間,經常回鄉居住、讀書和行醫,在此撰寫《上李鴻章書》,並與本村同學陸皓東共商救國方略。陸浩東是孫中山革命的追隨者,在廣州起義時不幸被捕,留下了「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殺盡」擲地有聲的誓言,慷慨赴死。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海外前後達16年之久,直到1912年5月,卸任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他才又回到這棟小樓,短暫居住了三天。我可以想見到這三天,孫中山先生在書房一定會懷念跟陸浩東撰寫《上李鴻章書》的時光,也一定會懷念他們在廣州起義前的日日夜夜。

 我站在那張老式的書桌前,透過書房窗戶透進來的光亮,似乎還能聽到沙沙的翻書聲。

 在距離孫中山故居不遠的地方,還有翠亨村楊殷的故居。楊殷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領導人之一,曾在中共六大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常委,擔任過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軍委主任等要職,因叛徒告密,他與澎湃等一批共產黨人被反動派當局秘密殺害於上海。

 翠亨村還有很多名人志士,但有這三人,足以讓翠亨村名滿天下。我在想,當年文天祥之所以能夠寫下「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詩句,是因為他有信仰。孫中山、陸浩東和楊殷這些熱血青年能夠捨生忘死,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獻給了民族解放事業,也是因為他們有信仰。

 一個人有了信仰,就不會迷失方向。同樣,一座城市有了信仰,就會有強大發展的驅動力。

 位於零丁洋岸邊的翠亨新區,其實是一座靠信仰托舉起來的城市。

 (刊於2023年7月9日《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靜文 零丁洋上說翠亨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