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西樵鎮

西樵鎮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1-17 15:11:2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許輝                               

很多很多萬年以前,佛山地區的西樵鎮一帶,還是近陸的海灣。那時的人類正在緩慢地向現代人類進化,語言尚未形成,文字亦未出現,因而沒有作家為我們描述當時的海景,沒有畫家為我們描畫當時的天地,沒有音樂家為我們彈奏高山流水,更沒有攝影家為我們留下紀實的鏡像。在我的想像中,那時的西樵地區,只有巨浪排空,闊鯨躍起,鷗鳥群飛,鯤鵬展翅。

若干萬年過去。突然,海底的火山爆發了。頓時,大海沸騰,熔岩堆積,海島秒現。火山一次又一次噴發,海島一輪又一輪擴大。終於,火山熄滅了,大海平靜了,鷗鳥飛翔了,闊鯨遊蕩了。時而混濁時而清澈的江水,日夜不息地流入大海。又若干萬年過去了,江水把攜帶物卸載於江口和海底。日復一日,隨着卸載物越積越厚,陸地的面積不斷擴大,海灣的面積不斷縮小。又若干萬年過去,大海已經退得很遠,退到現在的深圳、香港一帶,沖積平原已經完成,火山熔岩堆積而成的海島變成了平原上孤處的西樵山。現在我們再來看佛山南海西樵地區的平原和孤山,閉上眼就能看見千百萬年來大自然造物的影像和遺存,天地萬物自是神奇萬分的。

平原最適合農耕,因而平原常能創造或便於引進輝煌燦爛的農耕文化。西樵地區優越的平原和氣候條件,正是嶺南農耕文化的一個典型和代表。攀上西樵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雞冠峰,俯瞰山下無邊無際的桑基魚塘,令人對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感慨萬千,也讓人對漁耕粵韻的描述,有了非常直觀的感受。西樵地區的桑基魚塘,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桑園圍的核心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述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範」。桑園圍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

所謂桑園圍,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水利排灌工程體系。漁獲和桑植,都是中國傳統經濟時代的象徵性影像。古代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布,水資源極其豐富,但由於地勢低窪,也易澇易洪,常受水災。桑園圍利用河渠堤閘,約束水流,使之為人所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排灌問題解決了,魚塘養魚和塘基植桑的良性循環農業格局也就形成了。

古代佛山西樵先民,聰明智慧,每年冬至前後,因地制宜把魚塘塘水抽乾,收穫漁品,再把塘底淤泥清出,甩到魚塘邊築基圍護。次年春天,又在塘基上植桑養蠶,蠶繭可以抽絲織錦,蠶糞則供養魚飼蝦,形成環環相因的循環生態生產鏈。當地漁諺總結歸納得好: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當地形成了池塘多養魚,塘堤遍植桑,男子販魚花,女子餵愛蠶的農耕風氣。到清朝桑園圍盛大時期,以佛山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已經發展為我國三大生絲產區之一,西樵鎮也得獲「中國紡織之鄉」殊譽。

優良的農耕條件和當地民眾的聰明智慧,為西樵地區的百姓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足,同時,農耕文化的元素也深深地嵌入了西樵社會的骨髓和血液。西樵山下有一個儒溪村,開村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受中原文化影響,當地鄉民崇仁尚文,詩書承禮,耕讀傳家,社會富平,成為當時知名的儒林首第。到了清朝,儒溪村更成為左近有名的墟市名村,村內溪水潺湲,堂里書聲朗朗,街邊店舖林立,街上商賈如織。

歷史上儒林村又有「八景」流傳,「儒村八景」分別為儒林首第、三元榕蔭、崗背敲經、拱橋晚望、雲龍反照、石獅沐浴、四甲松濤和方井流香。這八景都極富中國傳統文學的氣質和審美,具有濃郁的農耕意境。現在我們走進儒溪村,雖然歷史上的「八景」已無緣得見,但儒溪村花果飄香、幽巷深深、流水叮咚、承平富足的氣韻,依然清晰可感。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西樵山下的䘵舟村,那裏也是黃飛鴻的出生地。黃飛鴻是清末民國時期著名武術家,也是中醫外科名醫、舞獅名家、洪拳大師。他三歲時跟從父親學武,七歲時跟隨父親闖蕩江湖,賣藝為生。他天賦很高,又行俠仗義,常痛擊賊人,嚴懲歹徒,受到百姓愛戴。武術、中醫、舞獅,都是中華傳統農耕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黃飛鴻則將嶺南地區的這些傳統技藝發揚光大,拓展創新,因而成為嶺南人民崇敬愛慕的代表性人物。

現在的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佔地5畝多,建築為清末民國風格,館內有黃飛鴻故居、黃飛鴻史跡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等館室。黃飛鴻獅藝武術館最見特色的,是每天四次的舞獅表演。只聽得鼓聲促促,鑼聲鏘鏘;只見得黃獅橫臥,紅獅直立;真可謂雄氣萬千,壯懷激烈;充滿了中華人民的精氣神!

西樵鎮境內的西樵山至為神奇,由於它孤置平原,因而給當地的山水文化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和色彩。西樵山山名的由來多有說法,其中一說是,古時廣州人到東邊的羅浮山采樵,因稱羅浮山為東樵山,廣州人又到西邊的錦石山采樵,因稱錦石山為西樵山。西樵山的西字是方位詞,這是古代廣州人的視角;西樵山的樵字是砍柴的意思;因此西樵山的山名,也是沾染了濃厚的農耕文化色彩的。

西樵山外陡內平,從空中俯瞰,山體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美不勝收。西樵山下左右分別有西江和北江流過,這也有中華傳統農耕文化因素體現其中。西和北分別是方位詞,表明這兩條江所在的位置,而江字則表明這是位處長江以南的自然河流。大約在中古及以前的河流名命中,長江以南的河流通稱江,長江以北的河流通稱河;例如珠江、西江、北江,都在長江以南,而淮河、海河、汾河,都在長江以北。

獨立於平原之上的山體十分容易吸引文人、學者和隱者前往。由於當地人崇文重教,因而至明清時期,西樵山已經書院林立,學子盈千了,其中尤以大科書院、雲谷書院、石泉書院和四峰書院最為知名。中國的書院是儒家的傳統道場。所謂儒家道場,就是傳授儒家思想和學說、教書育人的場所。西樵山上的書院,大多崇揚理學,理學是明代儒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西樵山又被稱為「理學名山」。西樵山是當時廣東甚至嶺南一個重要的學術中心。

西樵山也吸引了許多僧人、道士前往。南海觀音文化苑坐落於西樵山大仙峰頂,文化苑裡的觀音坐像是世界最高的觀音坐像。雲泉仙館是西樵山上的一處古道觀,明末清初時這裏是一處書院,供學子們讀書誦文,樓外古樹參天,蟬鳴入耳,樓內、石上、徑上則書聲朗朗;清朝後期改書院為道觀,因觀外左右有大小兩眼映雲清泉,因此名為雲泉仙館。

西樵山風光奇麗,氣象萬千,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西樵山雖然面積不大,只有14平方公里,山也不高,最高海拔只有344米,但卻拔地而起,橫空出世,驚艷嶺南。西樵山多山峰,大小山峰多達72峰;多泉眼水體,大小泉眼多達208眼;多洞窟,大小洞穴有48處;多瀑布,大小瀑布共有28處;因此有「山裡有湖湖裡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裡」的美譽。

西樵山曾被譽為茶山,據說唐末詩人曹松見西樵山泉清土沃,於是千里迢迢跑到浙江,從友人陸龜蒙處,覓得貢品顧渚茶,送給西樵山山民,自此,西樵山茶畦滿嶺,茶香遍山,西樵山成為嶺南最早的產茶區。西樵山又是植物的世界,森林覆蓋率已近90%,漫山遍野,綠意盎然。由山道漫步上山,沿途只見腎蕨柔美,桫欏高大,桂花生香,油茶悠然,再力花厚壯,四方竹神奇,馬尾松逢松,仙鶴來妖嬈,才嗅得葉清花香,又聽得禽飛蟲吟。西樵山,真是大豐富的呢!

當然,今天的佛山市,南海區,以及西樵鎮,不僅僅有底蘊發達、農耕厚重的傳統文化,更有發達的現代經濟。佛山市已經進入國內城市生產總值萬億元俱樂部,是國務院確定的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也是國內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休閒時來佛山漫遊,白天登西樵山聽山風、看竹林、觀天湖、游儒溪、賞洪拳醒獅,夜晚在鬧市喝小酒、吃生鮮、嘗米粉、品烤串、度散扯時光,不是既快樂,且收穫,又放鬆的嗎?

2023年7月4日於合肥南艷湖竹柏簃

(刊於2023年7月4日《中國作家網》)

責任編輯:鄭嬋娟 西樵鎮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