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藝】無限亮視障音樂家 以美樂觸動心靈

【文藝】無限亮視障音樂家 以美樂觸動心靈

責任編輯:副刊 2024-01-12 19:35:3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對不少人來說,音樂是精神食糧。對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第二把聲音,是觸動他人心靈的一種方法。共融藝術節「無限亮」音樂家李昇和丁怡杰將分別於2月和3月舉行演奏會,以悠揚樂韻帶觀眾走進視障音樂家的內心世界。記者專訪兩位音樂家,了解他們在音樂路上的喜與悲,以及他們如何受音樂感動,再以音樂感動他人。

   今屆「無限亮」以「展現溫度與角度」為主題,讓不同能力的表演者透過藝術分享自己對生活的切身感受。藝術節將由李昇2月24日的鋼琴獨奏會《回憶的溫度》揭開序幕。

LeeShing_03_Photo Credit_Fan Kar-Long (1).jpg

李昇鋼琴獨奏會《回憶的溫度》將於2月24日假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

   和本地不少孩子一樣,李昇在小學時已接觸鋼琴,但與其他小孩不同的是,他15歲時確診先天性視網膜色素病變。如今35歲的他僅餘一兩成視力。「其實我在確診之前,看東西早已十分吃力。初學鋼琴時,我需要非常靠近琴架才能讀到譜子上的音符,只能慢慢看,慢慢彈。」李昇說道。隨着時間的推進,他的琴技進步了不少,樂譜變得更長,但他的視力也每況愈下,只能靠老師彈一句,他背一句的方式來學習新曲。擁有正常視力的鋼琴家能在樂譜上標記,一年半載後再次彈奏樂曲時,能迅速掌握所學的技巧。但對於李昇來說,每次重溫舊曲都是在考驗他的記憶力。別人的譜集從書架上隨手可得,而李昇的每一張譜頁都恍如在腦海中撈針,集齊譜頁後,翻開一看,卻見幾處空白、幾處模糊。面對如此無奈境況,他卻坦然笑說:「沒辦法,只能尋回忘卻的地方,重新學習。」

LeeShing_04_Photo Credit_Fan Kar-Long.jpg

李昇自幼學琴,專注於古典音樂演奏。

   李昇曾先後到奧地利薩爾斯堡和維也納學習及交流,近年更前往美國紐約卡內基大廳演出。他形容,自己第一次敲響琴鍵,便被清脆的琴聲打動,愛上鋼琴。但他指,學習路上還得感謝父母的支持,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我和哥哥都有學鋼琴。為了解我們的學習進度,媽媽也學起了鋼琴,從旁協助我們練習。」不過兄弟二人的琴技突飛猛進,媽媽很快便追不上了。「後來她換了個法子,帶我們去聽音樂會,讓我們跟大師學習。她還會向我們閱讀場刊,介紹樂曲的風格、來歷,並鼓勵我們分享自己對樂曲的見解。」李昇表示,很感激父母培養了自己對鋼琴的興趣:「小時候我覺得能與音樂對話,鋼琴恍如我的朋友一般,很有趣。長大後發現音樂可以充當我的雙眼,帶我去另一個世界。我接觸到了不同的作曲家,從旋律中體會到他們的心境,給了我從未有過的經歷。」他希望藉着是次的音樂會,向觀眾展現自己心中的風景。

20231206_163621.jpg

李昇今年邁入人生第35個年頭,將於獨奏會回顧人生上半場。(攝影:Ruth)

   李昇將於獨奏會以三首貝多芬及舒曼的作品,娓娓道來他與鋼琴為伴十多年的心路歷程。貝多芬即使雙耳失聰,仍然拒絕屈服於命運,譜寫曠世佳作,深深打動李昇。「我選擇了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和作品109。前者是貝多芬初覺聽力出現問題時譜寫的。我在15歲時第一次聽這首樂曲,當時我的視力急速轉壞,哀愁的旋律引起了我的共鳴,我便以這首樂曲代表我的青少年時期。後者是貝多芬完全失聰後創作的。他在這首樂曲中回顧過去,同時展望未來,我認為很適合藉此曲分享我成年後的體會。」第三首作品則是舒曼的《兒時情景》。對李昇來說,童年恍如自己的避風塘:「踏足社會之後,遇過大大小小的挫折,每逢經歷挫折,我都會回想起小時候,心情隨即平復。」他希望也能帶觀眾回顧童年時光,感受兒時的甜蜜。

   在藝術節上獻技的另一位視障音樂家,是00後小提琴家丁怡杰。她將在3月16日帶來小提琴演奏會《弦起的故事》。年紀輕輕的她演出足跡遍布日本、韓國、奧地利、德國等多個國家,2021年在香港新世代藝術協會國際音樂比賽中 獲得新晉音樂家組別第二名及評審特別大獎,2022年在日本第19屆國際殘疾人表演藝術比賽Gold Concert中獲得最佳演奏獎。

DingYijie_02_Photo Credit_Fan Kar-Long.jpg

丁怡杰小提琴演奏會《弦起的故事》將於3月16日假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舉行。

   丁怡杰亦是香港演藝學院招收的首位視障學生,這一席學位來之不易。出生於廣東佛山的丁怡杰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丁怡杰表示,自小父母便讓自己接觸許多不同才藝。「媽媽認為,其他孩子能玩的東西,我都可以嘗試。我學過唱歌、彈琴、游泳、騎單車、溜冰、攀石等。」在眾多選項下,她最終選擇了小提琴。17歲那年,為進一步提升琴技,備考心儀的香港演藝學院,丁怡杰在香港尋得良師。「老師跟我說,我若肯堅持每周都來上小提琴課,他便願意教我。因為視力的問題,我小時候沒有辦法上內地的學校。為了上學和小提琴的夢想,我每個周末都會與媽媽乘十多個小時大巴來香港學琴。」憑着滿腔熱情和不屈的精神,丁怡杰如願以償,考入學院。她表示,過去在兩地奔波的經歷為她帶來不少感悟:「我們不應看見希望才去堅持,往往是堅持後才會看見希望。」

DingYijie_04_Photo Credit_Fan Kar-Long (1).jpg

丁怡杰20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演藝學院,並獲全額獎學金。

   丁怡杰雙目視力幾乎為零。她表示,在完全沒有視力的輔助下,學習小提琴僅能靠摸和聽。「一開始學小提琴時我連拉直琴弓都有困難。其他初學者可以對着鏡子,矯正姿勢,迅速掌握拉弓技巧,但我只能靠體會,用左手摸着右手,感受琴弓是否拉直,慢慢地學。」在每學習一首樂曲時,她也要花上比常人更多的時間。「樂譜中的每一句、每一個音符,我都需要先聽熟、再背熟。這是我學習音樂的唯一辦法。」即使難關重重,丁怡杰依然對小提琴情有獨鍾,原因很簡單:「我喜歡它悅耳的聲音,每次聽到我都會感到滿足。透過小提琴,我也能把這份愉悅分享給他人。」

20231206_164908.jpg

小提琴只是丁怡杰的眾多興趣之一,她平時還會攀石、做瑜伽等。(攝影:Ruth)

   3月的音樂會上,丁怡杰將演奏孟德爾頌、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伏紮克及奏韋尼奧夫斯基的作品。她表示,希望以五首風格不同的樂曲向觀眾展現多年來努力不懈的碩果,並啟發年輕人勇敢向夢踏出第一步,當中不乏自己心愛的樂曲。「柴可夫斯基和德伏紮克的樂曲是我小時候接觸的,其優美的旋律打動了我,成為我學習小提琴的契機。我也想藉音樂會與觀眾分享音樂帶給我的力量。」觀眾還能欣賞丁怡杰拉奏韋尼奧夫斯基的高難度作品《浮士德幻想曲》。她指,自己想透過這首樂曲挑戰新高度:「我未曾想像自己能駕馭這首曲目,但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在一年前開始了練習,每天都花五六個小時操練。」終於,她在幾個月前成功完成與樂團的排練。她表示,此曲的演出將會是她小提琴生涯的一個里程碑,感到激動,希望能與觀眾分享喜悅。(記者:Ruth)

責任編輯:副刊 【文藝】無限亮視障音樂家 以美樂觸動心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