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鑪峰遠眺】美國是逆經濟全球化始作俑者

【鑪峰遠眺】美國是逆經濟全球化始作俑者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1-11 08:46:3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2024年1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節目中發出警告稱,圍繞「國家安全」的相關限制正在增加,地緣政治因素正引起全球經濟分裂;如果任由經濟碎片化繼續,最終會使全球GDP損失7%,大致相當於法國和德國一年GDP的總和。格奧爾基耶娃說:「找到減少摩擦的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有意義的安全問題上,而不是隨意地分裂世界經濟,對大家都有利。否則,全球經濟的『蛋糕』會更小。」

三年多前,2019年9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大的一般性辯論上,發出類似警告稱:「我擔心可能出現『大分裂』:世界分裂成兩個陣營,地球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建造兩個獨立的、相互競爭的世界,每個都有自己的主導貨幣、貿易和金融規則、自己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以及自己的零和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古特雷斯表示,我們必須盡一切力量避免「大分裂」,維持普遍制度,即普遍尊重國際法的世界經濟,擁有強有力多邊機構的多極化世界。

兩位國際多邊機構負責人都深切地感受逆經濟全球化在不斷惡化,不同的是,古特雷斯擔憂世界經濟分裂成兩大體系,格奧爾基耶娃更憂慮世界經濟碎片化。但是,他們都沒有找準問題的根本原因。

古特雷斯迴避世界經濟可能分裂為兩大體系的原因,而是稱必須盡一切力量避免「大分裂」,維持普遍制度,即普遍尊重國際法。給人的印象是,與美西方所強調的所謂「規則為本的國際秩序」異曲同工。格奧爾基耶娃把世界經濟碎片化歸咎於圍繞「國家安全」的相關限制和地緣政治,似乎頗公正。他們的共同問題是,迴避或忽視美國是逆經濟全球化的始作俑者。

2015年9月11日,筆者在上海《文匯報》的「文匯學人」發表《回應〈經濟學人〉對中國經濟現狀的判斷》,提出一個觀點稱「20世紀最後30年,由於現代資訊和通訊技術革命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人類終極大市場,也由於『冷戰』結束、傳統計劃經濟實行改革開放,人類開始建立有史以來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

換言之,20世紀最後30年經濟全球化取得史無前例拓展,有兩個基本因素。其一,制度因素,美西方接受中國等原先實施計劃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加入世界經濟。其二,科技和產業因素,互聯網把地球連結成人類的終極大市場。

美國反華政策加速世界經濟分裂

進入21世紀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展開。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從發展中國家脫穎而出,對20世紀最後30年形成的以美國為中心、發達國家為主體、發展中國家處為周邊或邊緣的世界經濟格局構成挑戰。

然而,這樣的挑戰,可以在既有國際多邊組織內尋求解決方案。中國領導人一再闡述的觀點是,需要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着更公平的方向改革。中國是二次大戰結束後形成的以聯合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等國際多邊機構)為代表的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的改革者,而不是推翻了另起爐灶。

但是,美國不容忍中國和平發展,不容忍進入21世紀後全球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2017年12月、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代表美國宣布,反恐任務結束,美國的全球戰略轉向以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為主要任務。一年多後,特朗普政府進一步稱,中國是美國的最主要對手。

華盛頓首先向中國的華為等現代資訊和通訊產業的領軍者開刀。從封殺華為的5G技術和設備,到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領域對中國構築「小院高牆」,美國在技術和產業上割裂經濟全球化。

華盛頓炮製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特朗普政府惡毒攻擊和詆毀中國崛起,拜登政府拼湊所謂「國際民主聯盟」,美國對中國發動「新冷戰」,在制度上割裂經濟全球化。

20世紀最後30年經濟全球化取得突飛猛進的兩個基本因素,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快結束時,都被美國摧殘了。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當前世界經濟才面臨或者分裂為兩大體系或者碎片化的嚴峻挑戰。

圖源:路透社

責任編輯:鄭嬋娟 【鑪峰遠眺】美國是逆經濟全球化始作俑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