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拼經濟惠民生 仍須大手投入

【商報時評】拼經濟惠民生 仍須大手投入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1-08 08:31:2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香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諮詢工作正密集進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發表網誌指出,幾年疫情期間,政府動用大量資源抗疫防疫,公共開支同時急速增長,現時政府開支必須進入整固期。財爺的相關說法可視為對「過緊日子」進行預期管理。的確,受多重因素影響,香港經濟復蘇步伐未如理想,收入增長趕不上開支上升,令財政赤字的警號不斷響起,政府多方審視公共財政策略,力求逐步實現收支平衡,維持一個穩定的財政體系,是必要之舉。惟在一些方面的支出變得「小氣」的同時,政府對於拼經濟、惠民生的投入仍須「大方」些,期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應使則使」,投資未來做大經濟「蛋糕」,更好改善民生,達至紓困發展兩不誤。

近年受到金融狀況偏緊、地緣政治衝突、供應鏈布局調整等因素影響,本港的出口和資產市場受壓,經濟發展不如預期。同時,股票、物業交易印花稅及賣地收入均告減少。政府剛公布的2023/24財政年度第四季賣地計劃,只推出一幅工業用地拍賣,說明賣地預期不理想。而在疫情期間,當局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實施逆周期措施,撥出大量資源幫助市民及各行各業紓難解困,代價則是財政連年錄得赤字,財政儲備由疫情前的11029億元下降至6707億元。如此狀況之下,政府管控開支及適當節流,實屬不得不為。

不過,整固開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特別是涉及房屋、教育、福利、醫療、退休保障等「惠民生」的開支,關係到社會大眾福祉,該大方的時候要大方。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讓市民滿意,有獲得感、幸福感,過上更好的日子,是政府施政最重要的目標。正如陳茂波所言,保持公共財政穩健,這個過程必須兼顧現實情況,不能太慢、也不能操之過急,在過程中小心評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行業的經營狀況。對於社會上最弱勢的一群,更要確保他們在社會保障制度下獲得適切的支援和基本公共服務。從政府過往的施政來看,在相關方面的投入從不吝嗇,不斷改善民生和關愛社群的做法值得肯定,也應繼續堅持下去,在保證民生開支的前提下,思考從其他角度進行開源節流工作。

從社會整體和長遠角度來看,政府要達到收支平衡,還是要靠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把「蛋糕」做大,讓收入來源更充裕、更多元化。對香港來說,現時拼經濟的重點是,須在「八大中心」建設上繼續發力,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及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有優勢,加速本港多個優勢產業的發展並發掘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做好前瞻性部署。投資未來不能綁手綁腳,而要更精準地因應社會需要與經濟機遇投放資源,謀劃更長遠發展大計,以獲得未來潛在和持續的回報。

在具有挑戰性的經濟環境下,政府應密切留意社會經濟的最新變化和走向,編製出一份在維持財政穩健、推動經濟發展和紓解民生困境間取得平衡的預算案。關鍵是要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擴大有效需求,才能更好解決財赤,支持不斷增長的社福開支,促進民生的整體改善。

責任編輯:鄭嬋娟 【商報時評】拼經濟惠民生 仍須大手投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